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13)《九日闲居》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13)《九日闲居》

作者: 书山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18-12-18 20:08 被阅读13次

    文/书山花开

    ❂原诗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翻译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44】

    我闲居无事,颇喜重九这一节名。秋菊满园,想喝酒却没有酒喝,独自个空对着菊丛,因写下这首诗以寄托怀抱。

    人生短促,忧思往往很多,可人们还是盼望成为寿星。

    日月依着季节来到,民间都喜欢重阳这好听的节名。

    露水出现了,暖风已经停息。空气澄澈,日月星辰分外光明。

    飞去的燕子已不见踪影,飞来的大雁萦绕着余音,

    只有酒能驱除种种忧虑,只有菊才懂得益寿延龄。

    茅草屋里的贫士,徒然看着时运的变更!

    酒杯积灰,酒罇也感到羞耻;寒菊空自开放,也让人难以为情。

    整整衣襟,独自个悠然歌咏,深思遐想勾起了一片深情。

    盘桓休憩本有很多欢乐,隐居乡里难道就一事无成?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48】

    我在家闲居,喜爱“重九”这个名称。秋菊满园,但无酒可饮,徒然地欣赏秋菊,写下此诗,寄托我的情怀。

    短暂人生愁绪多,世人无不好长生。日月运转又重九,举世人人爱其名。

    夏去秋来霜露冷,秋高气爽天空明。南去燕子无踪影,北来大雁阵阵鸣。

    饮酒能消百般虑,品菊可使年寿增。悲哉茅屋清贫士,空叹佳节去匆匆。

    酒杯生尘酒壶空,秋菊徒然自繁荣。整襟独坐闲歌咏,遐想顿时起深情。

    隐居闲适多乐趣,难道竟无一事成!

    ❂解释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42】

    本诗约作于元熙元年(419)九月,渊明五十五岁。上年,曾征其为著作佐郎,不就。这段时间诗人生活很拮据,常至“酒米乏绝”。《宋书•陶潜传》记载:“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这首诗便记述了重阳节这一天赏菊而无酒的心绪。诗有汉《古诗》诗风的遗绪。开首,写出了自然给人间带来的温馨,接着写了重九日的美好气候与物候。下面点出酒与菊,有菊而无酒,依然是以诗赋深情。诗人的安贫与高雅恰到好处。“空视时运倾”、“淹留岂无成”,反映了诗人的心境并不完全平静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46】

    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此时菊花盛开,古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认为可以益寿延年。陶渊明于酒有着特殊的嗜好,他在《读山海经》其五中说:“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然而值此重阳佳节,诗人面对满园盛开的菊花,却无酒可饮,看来已是生活桔据,酒米乏绝。因而诗人深为感慨,写下此诗以寄情怀。从诗中“空视时运倾”、“淹留岂无成”等句可以看出,尽管诗人闲居,但内心并没有完全平静,他还是有所关心、有所追求的。

    【张彦《陶诗今说》,p133】

    九九重阳,秋高气爽,良辰美景,好不快活!大自然赋予的吉时瑞日,本该良朋相会,吟诗唱和,饮酒述怀,共度重阳。然而,非也。诗人并不欣然。家贫无酒,空然独坐,好不孤独凄凉!诗人毕竟是诗人,情多意满,不抒不快;面对空杯,眼瞅寒菊,苦中作乐,正襟危坐,深思遐想——最后慨叹曰:隐居游息固然多乐自欣慰,莫非久留乡里过隐居生活就一无所成了么?诗人陶公真可谓一位典型的古代“明星”人物:重阳佳节之际,穷困潦倒至此,独坐菊花丛中,杯空趣净无酒自饮,尚能自作多情,忘忧吟诗、自找乐趣;隐居田园,遐想联翩,仍想有所成就。这又反映了诗人有伟大的一面!他并不想白来一世,做“酒囊饭袋”之徒,也更不苟同于遁世隐匿于深山的刘遗民之流。诗人陶公的诗作特点之一:抒情与写景相结合,情托于景,景融于情。情丰景茂,油然亮丽,白描而生花。读之,怡怡然。

    【杨义《陶渊明选注译评》,p14】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闲居在家的陶渊明因为家贫,竟连按风俗饮一壶菊花酒的可能都没有,这不禁使他想到了人生的愿望,想到自己隐居生活的得失。人生总是有很多的愿望,但在短促的一生中能实现的又能有几桩?于是人人都想长寿,重阳节饮菊花酒的风俗,就含有求取长寿的意思,在此点上,陶渊明并未能够免俗,在另一首诗中他就说过:“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读山海经》五)重阳节而无酒可饮,这怎能不使他感觉怅然。“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龄”,这是饮菊花酒的本意,但如果因无酒可饮而不快乐,岂不是颠倒了这爱惜人生的本意?陶渊明真爱的,其实是人生的欢乐,这欢乐对他来说并不在繁华热闹处,而在任性随意的生命体验,就是对重阳节,他所爱的又何尝只是饮菊化酒,若没有“露凄喧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米雁有余声”的情境,没有“重九”这个名目的象征含义,只是饮酒又有何意味?一方面为自已的贫穷而惭愧,另一方面又为隐居生活保存了生命的真意而快乐,《九日闲居》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复杂而真实的心情

    【《中国诗苑精华 陶渊明卷》,p145】

    《宋书·陶渊明传》:“(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所记与此诗相合。王弘为江州刺史,始于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并于“元熙中临州”(《晋书·陶渊明传》),与渊明交往甚密,故知此诗当作于元熙年间(419-420)。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惯,盖以为餐菊可以延年益寿,而“九”与“久”谐音,有生命长久之意。此诗写得恬淡闲适,自然浑朴,与《读山海经》第五首“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的基调相同,表达了诗人旷达自适、以乐天年的逸情高志

    【贾延祥《陶渊明选文选》,p85】

    本诗写重阳节时感怀。诗先从“斯人乐久生”点出重九,然后从重九说到应景之物:酒和菊,指出他们各有妙用:解忧和延年。然而有菊无酒,故慨叹贫穷。但诗却又从这里结出新意,把咏菊和咏自身的行藏一气蝉联而下,在愤慨自己身世之余,表现出傲然自得的心情,这就有了很深的比况意味。此诗把说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体现了陶诗自然流走的特点。“世短意恒多”、“日月依辰至”吸“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龄”等虽叙事语,然遒劲新巧,词简意丰,同时无雕斧凿之痕,这正是陶诗的难以企及之处

    【刘万煌《陶渊明选文选》,p100】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请人借重阳饮菊花酒可以消忧延年的习俗,直面有花无酒的窘迫,抒发对穷困处境乐观自处的情怀,以展现诗人傲然不屈的性格,以及特立独行、与这个可诅咒的现实决不妥协的决心。诗人坚信隐居足以自娱,长住乡梓,守节自励,必将在人格和创作上有成!其社会实践与创作实践的丰硕成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徐正英 阮素雯《陶渊明诗集》注评,p189】

    学界或以为此诗可能作于东晋义熙十四年(418),或以为可能作于元熙元年(419).笔者更倾向于前者,因为据《宋书·王弘传》记载,王弘为江州刺史时间始于义熙十四年(418),按人之常情,新官去探望地方名流应在上任之初,而不应该在时过一年之后。所以《晋书·陶潜传》中所记渊明“尝九月九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的“九月九日”,为义熙十四年“九月九日”重阳节的可能性较大,这年陶渊明67岁或54岁。

    众所周知,陶渊明嗜酒如命,正如其自言的一样,“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然而值此重阳佳节之日,他却无酒可饮,足见其生活已拮据到了什么程度。因而能“空服其华,寄怀于言”,写下了这首深寄感慨的诗歌,记述了重阳节这一天空赏菊花而无酒可饮的心绪。诗以“世短意恒多”五字总领全篇,奠定了感情基调;接绘重阳节的美景;再写有菊无酒的节日感慨;后写自己的人生追求。正如清温汝能所说,“于闲散无聊之况而反得此逸兴”,也如郭维森所说,“诗人的安贫与高雅恰到好处”。前贤评此诗有所谓“易代”的政治寄托,未免求之过深;不过,从“空视时运倾”、“淹留岂无成”等句中,确实能够看出闲居的陶渊明并不完全平静的心境,他对社会和人生仍有所关注和追求。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12)《神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13)《九日闲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cr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