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传统文化

作者: 金塔088卢娜 | 来源:发表于2018-02-03 14:42 被阅读10次
又见传统文化

        2017年11月18日我有幸参加金塔县农村教育人才培训班,刚接到通知的时候心里好激动,这个培训班光听名字就知道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果然在培训中,由北苑小学赵翠芸副校长和第三中学李圯副校长带着我们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畅游一番,两位校长做了关于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讲座中两位校长传授了相关的理论要点,也带领我们回顾了常识性的知识,还分享了自己关于传统文化的一些思考和见解。虽然只有为期半天的培训,但收获颇多,听了两位校长的讲座,也引起了我的诸多思考。

又见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定义是一个广义的范畴,传统文化所涵盖的主要元素包括: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汉字汉语、传统中医、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等等。会后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对传统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统领。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体系。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名族的精神之魂,是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很大的传承和学习值。

又见传统文化

        李校长讲到,在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次思想浪潮,我们已经失去了其中一些财富。以胡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曾把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落后挨打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落伍和腐朽,提出了“全盘西化”的主张。而紧接而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的同时,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广泛而尖锐的批判。文化大革命的高潮将以孔子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推向了极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有一些人不仅仅否定古代文化,而且全面否定近现代甚至当代文化,形成了一股民族虚无主义的思潮。

        不言而喻,这三次浪潮都重创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经过五四运动至今大约一百年的荡涤,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是否承认,中国很多古典文明已经被隔离在我们日常生活之外了。确实,探索近百年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不重视和忽视。

又见传统文化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传统文化已经渐行渐远,传统文化似乎被人们所遗忘。时代在召唤着我们,可是不管走到哪儿也不能忘根抛本。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性的接受和继承,留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国的智慧结晶曾在历史的长河中遭受海浪的袭击,虽然变得不完美,但依然独具一格,独领风骚。

又见传统文化

        让传统文化植根于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变成既有知识修养,又有文化底蕴的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向心力,是一种前进的动力,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我们应该汲取它的精髓,发挥积极的作用,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相关文章

  • 又见传统文化

    2017年11月18日我有幸参加金塔县农村教育人才培训班,刚接到通知的时候心里好激动,这个培训班光听名字...

  • 超然台游记

    冉冉夏日又见亭台,超然之家尽展故里。 伟人苏轼把酒邀月,书写了那优美诗词。 留下励志文学作品,弘扬正气传统文化。 ...

  • 让孩子学国学,总是花冤枉钱?两步教你不花钱又见效

    导语:让孩子学国学,总是花冤枉钱?两步教你不花钱又见效!大家好,我是热爱传统文化的大师兄,今天想跟大伙聊聊如何让孩...

  • 《卜算子,又见》原创新体

    又见风雨摇,又见冰雪消。 又见东风侵玉骨,枝开花千朵。 又见素尘落,又见绿妆裹。 又见余词意未消,续字多情我。

  • 读书笔记:《脑洞经济学:人人都要有的经济学思维》

    大家好~我是离华,又见面啦。之前给大家分享的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算是我的个人爱好。这回给大家分享的是一本...

  • 过年了…(日更第8天)

    过年了 大家就放下所有的负担 回家了,过年了 又见爹又见妈 又见爷爷又见奶奶 又见哥哥姐姐 还有家里的孩子 红包大...

  • 又见平遥,又见……

    很多时候,沉下心来看同一事物,跟躁动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在某种程度上它会更准确,更丰富,更透彻。 再看平遥,老街古...

  • 今天又见你

    今天又见你 又见你,花丛里恐怕无人知。樱桃口柳叶眉,天姿聪颖也秀丽。曾相逢曾相识?错过花季期! 今天又见你 又见...

  • 又见清明

    文/杜彩霞 又见清明雨丝漫长 又见坟头冥币飞扬 又见墓冢轻烟燎绕 又见亲人泪流成行 又想起妈妈的身影 又想起妈妈的...

  • 每日进步02

    【观自在】 观者得自在,自在不在外 又见即是观,又见也是闻 又见在何处?又见怎用耳? 用耳即是闻,用闻即是观 观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见传统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eu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