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性心理分析》读书笔记

《人性心理分析》读书笔记

作者: 檬檬丁 | 来源:发表于2017-05-31 14:10 被阅读203次
    老孟:所有的社会活动,无疑就是和人打交道,会懂人、会做人、连接人。这本书干货很多,很赞。读完很久才整理笔记。

    第一节:以我为中心

    一、我本位:爱恨、好恶、喜怒、荣辱等。

    简单地说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作为价值的标准。而每个人的自我内涵是有区别的,构成每个人心灵世界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地方体现为人的个性,相同的地方体现为人的共性。

    “小我”和“大我”不是对人性我本位R原理的否认,恰恰证明了我本位R原理;“小我”和“大我”,反映了人性各自自我内涵的不同,这个我并没有消失。

    二、R(半径)原理。妒忌、攀比、同情心等。

    i情感=S基•K /R半径。

    S“情感基数”包含两大类型:一类如爱心、同情心,一类如怨恨心、妒忌心。

    R半径:时间R原理和空间R原理

    (O为我本位中心,S为情感基数,R为半径,点(·)K为情感对象对我的情感系数)

    三、中心位移

    通常情况下,人性心理是以我为中心的,即是以我为本位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却不以我为中心、不以我为本位,乃以他人甚至他物为中心和本位,我们把这种情况简单地称之为“中心位移”。

    中心位移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假借位移(比如艺术作品),一种是真性位移(比如父母之爱和家国之爱)。假借位移在时间上具有暂时性和不连续性,在空间上具有狭隘性和片面性;真性位移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在空间上具有恒定性和稳固性。

    四、彼本位R原理:爱屋及乌、包装效应。

    距彼本位的中心愈近,情感愈强烈,反之愈淡漠。这种情感的强烈程度同样与感情基数(也包括感情系数)成正比。适合于我本位系统的一切原理,同样适合于彼本位系统。

    包装效应与爱屋及乌既是相反的,也是相通的,是爱“包装”而及于“包装物”,是“爱乌及屋”。

    第二节 无限肯定自我的心理原理

    一、无限占有。食、色欲等。

    我们所对应的外境,是与我们的感觉机能、理解方式、心理状态、道德情操、认识水平等相适应的,是受其制约和受其局限的——从这种意义出发,当我们在孜孜以求地研究宇宙自然和人生的一切现象和规律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研究自己,研究人类自我的感觉机能、理解方式、心理状态、道德情操、认识水平等对我们自己的蒙蔽和欺骗,使我们认识自我的真相从而认识宇宙自然的真相。

    无论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还是“境由心造”,它首先讲的第一真义,是要人在看待一切事物的时候,要洞悉自我的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自我的蒙蔽和欺骗,而不是把它用于自欺和欺人。

    就社会人性而言,无限肯定自我的人性心理对自我肯定的一种重要方式便是无限占有。这种占有具有两大特性:种类的多样性和占有欲的无限性。

    人的占有欲的多样性和无限性是社会化、世俗化、现实化的人的本性,而它的实现程度是受主观和客观各种条件因素制约的,并且也受为这种制约所影响的主观的价值取舍的影响。

    I欲=S虚·K可∕R距
    用I表示欲望强度,用S表示内虚程度,用K表示可欲程度,用R表示对象与我本位之间的距离(时间距离、空间距离、能力距离),则其关系依然服从我本位R原理。

    情况下,人的占有欲(I欲)的强度,直接反映了内虚(S虚)的程度(这种内虚实质上就是自我的丧失和失却程度)。

    二、无限扩张。生殖欲、名欲(表现欲、显示心)。

    以人的本性而论,欲使自己无处不在地无限延续,这是人的自然属性,也是一切生命的自然本性,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所表达出的心理现象便各有不同,其行为抉择也各有所异。

    因经济生活条件的较差或改善会引起相反的增加生育的现象,它同样遵循“内外”的人性心理原理,损外益内。

    1、名欲。

    在灵魂世界的内幕里,在潜意识或显意识内,每个有情有欲有血有肉的人都有欲使他人认知自己的愿望和需求,这种愿望和需求欲使他人对自我的认知在空间上无限广延,在时间上无限持久。

    人性的根本矛盾在于本质的无限性和达成本质的有限性。

    人性欲使他人了解自己、认知自己的这种特性应当分为无功利和有功利这两种情况,虽然这两种情况常常容易混在一起。所谓无功利,即停留于仅仅为了消除孤独、得到别人理解的范畴;所谓功利,即还加上获得别人赞美、谋取某种利益或达成某种愿望等。

    2、表现欲和显示心。

    表现欲和显示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人性名欲的最直接、最自然和通常不自觉的体现,是人性名欲存在的基本形式。

    表现欲:通过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存在来实现自己的存在并从而实现自己的存在的扩张。

    名欲的本质是人性通过无形的以他人心灵作为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方式来实现自我的肯定和扩张。

    三、自尊。攀比心、好胜心、被赞美心、好打扮心。

    主观的人格欲使自我在社会关系存在中具足作为人的位格,客观的人格是社会关系存在对自我作为人的位格的肯定和认可程度。

    主客因素皆好,其在社会存在关系中所挣得的地位就高。

    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状态下,尊的程度是和卑的程度成正比的,某对象得到的卑的程度,等于另一相关对象获得的尊的程度或即等于另一相关对象失去的卑的程度。

    自尊的基本达成,是自我实现与某种环境对象在拥有财富地位方面的基本一致;

    攀比心和嫉妒心不同。攀比心是在自己不如他人、他人优于自己的前提下,以通过主观努力,肯定自我的内在的方式来达成我他的一致,而嫉妒心则是以对他人优势的不满的否定心理即外否定心理来妄图达成我他的一致;前者是内肯定的方式,后者则是外否定的方式。

    人性的攀比心、好胜心、被赞美心、好打扮心等这类心理,都是无限肯定自我的人性心理在社会关系存在中以社会化的方式即以通过他我和社会来证实和肯定自我的方式的具体体现,而能在社会关系存在中以社会化的方式在最大限度上达成对自我的肯定,那就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尊和尊我。

    四、能耐无穷大

    人性欲使自我能耐无穷大的心理愿望。这种心理愿望反映了人性潜在的超越时空、不受拘束、达成身心自由,无限肯定自我的本性

    第四节:人性心理的经济原理

    一、劳动与获得

    当通过辛勤劳动获取收成的时候,当把自己的劳动变为成果的时候,这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二、吃亏与占便宜

    人性心理的另一面自然就不愿意吃大亏占小便宜,而愿意吃小亏占大便宜;甚至当不吃亏就可以占便宜的时候,人性另一面的阴暗心理就愿意不吃亏光占便宜了。

    三、走捷径

    指对实现目标的必要过程的减损,如对必要劳动的减损、对必要付出的减损、对必要时间的减损,等等。

    四、依赖心

    简单地说即把自己某种愿望的达成寄托于身外之人的人性心理。

    综上所述,人性之不劳而获心理、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吃亏光占便宜的心理、走捷径心理和依赖心理,它们在表现形式上有区别,而在本质上是相通相同的,即人性心理的经济原理。

    人性心理的经济原理,是无限肯定自我的人性心理的必然。要无限肯定自我,还需要在这种肯定自我的过程中,使自我因为实施对自我的肯定而使自我造成的付出、损耗减小到最大限度。

    第五节:投射和替代

    人性心理的投射原理,它不仅是人性本身的需要,它还是人性心理理解自我,理解他我,理解万事万物和一切存在的前提和依据。

    人性心理的替代原理大体上可以分为内涵替代和外延替代这两大类。内涵替代包括想象替代、戏剧心理替代、游戏替代;外延替代比如望子成龙;总体替代—好奇心。

    总而言之,人性自我利用好奇心以帮助自我实现自我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无所不乐、无所不安的心理愿望。

    第六节:人性心理的自我调节原理

    一、自我暗示

    不健康的自我调节,以妄作真,发展强化下去便是妄想性精神疾患。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理自我暗示可以增加人的自信、增添人的勇气,提高人的潜能。

    二、自我欺骗

    三、自我麻醉

    四、自弃

    第七节:奴性心理原理

    由处于“优势”时的狂傲和自信满满到“劣势”时的奴颜卑膝和心虚胆怯、缺乏自信,是人性之奴性心理由“奴隶主性”到“奴隶性”的两个极端的转变,而这两个极端的表现,正是奴性的本色。

    奴性心理又助长了人性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又反过来助长奴性——这就是恶性旋涡。

    第八节:人性心理的两面性和一致性

    一、人性心理的两面性和本质的一致性

    人性心理的两面性指心理情感的两面性和心理、行为抉择的两面性。心理情感的两面性如自尊与自卑、爱与恨、勇与怯、欢乐与悲伤等等,心理行为抉择的两面性如纪念与忘却、进与退、去与留等一切形式上相反的抉择。

    本质的一致性包括两重含义:一是作为对立的、两面的心理情感和心理行为抉择是相互依存的前提;二者都是为着人性自我,都是为着肯定人性自我,它们的本质意义是一致的——虽然这个自我时常是扩大了的自我或他我。

    爱与恨都源于人性自我遭遇否定,而人性自我为了实现或达成对自我的肯定,即发生了爱与恨的两种情感。所以,作为爱与恨这两种情感,其在形式上是对立的,实质意义却是相同的。爱的程度等于潜在的恨的程度。

    同理,悲喜、勇怯以及好恶等等心理情感,表面是对立的、两面的,而其实质均是一致的,即对自我的肯定。

    二、人性心理行为抉择的两面性和本质的一致性

    性一切行为心理抉择,不论这种抉择是“正”的还是“反”的,其实都是为着达成自我的愿望;而愿望的达成,正是人性自我的肯定方式。

    三、达成愿望的心理方式的失误

    1,以有限达成无限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性肯定自我的心理愿望却是无限的,这是一对尖锐的矛盾

    2,以否定作为肯定

    从具体事例来讲,为了肯定自我而钻进钱眼,由钻进钱眼而迷失自我,由迷失自我而以钱眼作为自我,由以钱眼作为自我而失却自我——这种肯定自我的方式,是以自我的失却作为条件,以否定自我作为结果。

    3,通过他人证实自己、实现自己

    因此为了博得他人的认可,人性自我往往是委屈自己也在所不惜。

    小结:
    我们所讨论的人性九大心理原理为:(1)人性心理的我本位(R)原理;(2)无限肯定自我的心理原理;(3)返本原理;(4)经济原理;(5)内外虚实互补原理;(6)投射原理;(7)替代原理;(8)人格换位原理;(9)自调原理;(10)奴性心理原理。在这十大原理中,人性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心理原理是我本位,它是一切其他心理原理的出发点,也是一切心理原理的目标和归宿;没有了这个原理,便没有人性的其他一切心理原理。
    从人性心理的建构上讲,第一个是我本位R原理,第二个是无限肯定自我的人性心理;先有一个自我,然后才是对这个自我的无限肯定;人性自我为了达成对自我的无限肯定,从而发明了上述诸如返本原理、经济原理、内外虚实原理、投射原理、替代原理人格换位原理和自调原理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性心理分析》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fj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