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营第十三课:小说框架下的舞台与剧情——关于小说创作的情节设计1
一、小说的分类
小说有很多的分类方式,比如最初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小说的区别,后来增加很多新类型,现在更是有现实、历史、城市、农村、军旅、悬疑、谍战、穿越、架空、玄幻等等。这不是我们讨论的内容,我们只从字数上分成三大类加以分析讨论,那就是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一般而言,将字数在三万之内的,确定为短篇小说。按照我当年在大学学习的定义,字数在三千至三万的为短篇小说。也就是短篇小说的篇幅当年被确定在三千字以上,直到三万字都是短篇小说。不过现在短篇小说中,出现了微小说和绝品小说,字数都在三千字以下,甚至不足一千字,或者只有几百,几十字。这些我们也不做讨论,我们今天只讨论传统观念中,三千至三万字的标准短篇小说。
三万字以上,至八万字,被确定为中篇小说。这个观念基本没有什么歧义,只是有少数人可能不太明白,超过八万字就不属于中篇小说了。
八万字以上,没有上限,都属于长篇小说。过去的大部分长篇小说都在几十到几百万字为多数,现在出现了大量百万字、几百万字,甚至千万字的长篇小说,也是新时期的一个特点。小说出现非常明确的两极分化,特别短和特别长。比如掌阅原创版,就要求不低于一百万字。
老师主张,初学者从短篇小说开始,不要好高骛远。这也是老师几十年创作之路的经验之谈。
二、小说创作中的情节设计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说三要素中有人物、情节和环境。我们在前面的讲课中,已经较为详细地记述过,关于小说人物创作一些基本要领。本次课主要讨论小说创作中的情节设计,以及场景描写的重要性。
情节,是小说人物的载体,没有了这个载体,小说中的人物,是不可能真实的。没有了这样一个载体,你塑造的人物就一定会是苍白无力的,既不可能感人,也不会有任何的意义。那么,当我们去设计小说情节的时候,究竟应该站在怎样的一个角度?用怎样的方式去设计?
其实,小说的情节设计上,并不存在什么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什么套路可言。老师送给大家的金玉良言:不要去相信任何人的创作经验,因为那是些只适合他们本人的东西,只有你自己的经验,才会适合于你。大家完全可言推翻经验,通过自己的创作,总结出一套适会自己的方法。
老师就自己的创作经验谈了几点体会。
第一点:任何题材小说的故事情节,都一定源于某种生活。
所有的小说家都会面临两个世界:小说世界(虚构世界)和现实世界。谈到这个话题,又会涉及另外一个问题:真实性。每个小说家都希望用自己的笔触和虚构去靠近真实,接近真理,然而这种真实性究竟是存在于虚构世界里,还是藏匿在现实世界中?看起来这是一个模棱两可的问题。表面上看,现实世界是具象的,虚构世界是抽象的,现实世界似乎要更“真实”一些,但虚构世界毕竟是对现实世界的概括、想象,是梦境的一部分,破碎的一部分。在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肯定存在着一条幽暗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尽头,便是真实的领域。
杨争光说:“好的小说呈现看不见的存在,呈现隐藏和被遮蔽的真相。”
小说创作是构建属于自己的平行宇宙。我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有深深的不满足感,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平面世界里,一切单薄、理所当然,似乎没有深究的必要。我们希望将这个平面的世界橇开一道缝,在缝隙后构筑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在生活背面,有生活被隐藏着的内里,又在生活对面,和生活相互观照。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想象,它独特、深刻,既独立成一体又以现实生活为根脉,是我们的平行宇宙。
小说的情节,一定源于某种生活,并不是指作者的某种生活,而是可以在现实与历史,甚至要到未来才会实现的生活,情节必须具备真实存在的合理性。
我们不妨先举个最典型化的例子。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情节,我们随便找一个,比如《画皮》。《画皮》这个故事在《聊斋志异》的第一卷第40回。描写的是人与鬼之间发生的故事。原文不到两千字,为什么会流传这么广?不断演绎出各种版本的影视剧?我们研究这个故事情节设计上的特点,会有许多东西值得参考。首先是故事里的情色元素,漂亮女妖精给读者带来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其次,蒲松龄还用不多的笔墨刻画了另一位非常出彩的人物,就是王生的老婆陈氏。她明明知道自己丈夫看上了别的女人,还在替他保守秘密。以后为了救他,不惜忍受各种凌辱,甚至吃下了乞丐的浓痰。陈氏的行为感天动地。那么蒲松龄究竟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故事情节?蒲松龄在结尾处这样写道 “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可哀也夫!” 我们不是已经看到了古往今来那些把美貌掩盖下的妖精捧做宝,而把真正爱自己的糟糠之妻,像块破抹布一样扔掉了?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情节要源于生活的意思。尽管是鬼怪小说,情节还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恰恰是生活里的这类故事,才让作者设计出这样的情节。
第二点,情节的设计要为人物的表现服务。
在我们熟悉、了解或者经历过的生活里,有着千千万万可以算作素材的东西,是不是所有这些素材都可以放进你所创作的小说?回答肯定是很明确的——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需要的,当然,你也做不到。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这个取舍?用哪些,放弃哪些?就需要作者去好好筛选与甄别了。有些人总是对自己手里那些素材爱不释手,哪一件也舍不得丢掉,弄到最后的结果一定会是看得读者眼花缭乱,完全读不懂你究竟想通过这些情节来表现什么了。可见,学会剪裁自己手中的素材,是一个小说家必须先学会的技巧。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梳理自己手上的素材,甄选出最适合一篇小说需要的内容?我们要做的是,你必须想明白,你笔下的人物所需要的舞台。前面说过,小说的情节就是小说人物的载体,这个所谓载体,其实就是一个舞台。人物是需要在这个舞台上来展示的,你笔下的人物各种性格、思想,都是在这个舞台上展示的。你的舞台设计越好,人物的展示效果就越佳;你的舞台越大,当然人物表现的空间也就越大。如果你的舞台太大了,或者太过杂乱了,也会影响人物的表现。太大的舞台空间,可能会造成人物太渺小、苍白无力。太驳杂的舞台,也会让人物在舞台上显得缩手缩脚,不知所措了。
究竟应该设计怎样的舞台?老师以为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是作者个人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如果你认为自己有足够的驾驭文字能力,希望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更加丰满,生动一点,当然就需要为他设计一个足够展示的舞台,尽可能让自己的人物在舞台上完美地展示风采。相反,对于一些文字驾驭能力稍弱,或者新手而言,最好不要好大喜功,上来就设计过于复杂的情节。那样很可能会造成你顾此失彼,反而使得小说无法让主要人物凸显出来。与其那样,你不如设计一些简单明快的情节,让人物可以展现出来。
第二是根据自己的灵感框架来设计。
很多人都有写大纲,写框架的习惯,可能一些编辑也会这样要求长篇小说的作者。当然,也有不写大纲、不搭框架的。但是,这不等于没有框架,框架必须在心里。我们每个人在创作小说之前,至少要心中有数,比如先想好小说大致有几个比较重要的人物?打算设计几个故事情节?大致多少字?这就是所谓的框架了。
这个框架中人物的众寡,很自然会影响到情节多少,以及需要的字数。所以喜欢写微小说,或者短小说,字数在1400——3000字之内的朋友,请尽可能把你要写的主要人物控制在3、5人之内,情节控制在1——3个之内,这样才可能写好。如果你发现自己需要写进作品的人物,大大超过了这个范围,那么就不可能用这样少的字数来包容了。
一部小说中,假如有6、7个,甚至10来个人物出现,字数很可能需要8000——15000。情节也至少要有五六个以上,甚至更多。因为小说里出现任何一个人物,你都要有交代的,都必须给他提供必要的活动舞台,也就是需要给他设计一些情节。我们没有理由让小说中,随便出现一个人物,可又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因为小说是反映生活的,生活中可以有各种陌生人,他们并不会走进你的生活,凡是可以走进你生活的人,都不可能突然不见了。曾经在编辑文稿时,发现过这样的情况,你看着看着发现前面一个经常出现的人物,在后面突然没有了。这是很不合理的,小说人物出场和退场都需要有交代,就像舞台人物一样,上台了总要再下台,你总不能让他在舞台上凭空消失吧?
当然,还是回到前面一点上,假如你感觉自己无法驾驭这么多人物,也设计不出这么多情节,请在思考框架的时候就压缩吧,免得自己写到一半写不出来了。附带说一句,喜欢写中长篇小说的朋友,请注意给你自己的作品足够的人物和情节。否则,你一定会写成一部某个人的传记,那不是小说,小说是不需要大量记述性文字的。那叫故事,或者算叙事散文,绝不是小说。小说的重要特征是,小说的人物在作者设计的情节中,自行展开自己的各种活动,是活生生的而不是通过第三方角度去说出来的。
下面是老师引用两位作家的话,非常喜欢,记录于此。
作家王哲珠
我企图用文字构建自己的平行宇宙,但构建以现实生活为路径。我曾为长篇小说《长河》写下这样的话:我依托于凡常的烟火生活,用笔寻找凡常生活光滑表面的裂痕,这些裂痕渗透出生活内部的光芒或暗色,我希望发现光明背后的阴影,黑暗人世里的温暖,叙述高贵生活里的卑微,卑微生活中的高贵。我坚信裂缝后隐着生活中被遮蔽的真实,这种真实之于生活,像潜意识之于人的行为,看似无形却有巨大的影响力。我希望在凡常人物与人世中发现这种影响力,不动声色地进入生活内部,疏通日常生活中的暗流。希望这道暗流涌动成不一样的历史,这脉历史充满人世的寒意与温度,充满小确幸和小失败,充满不动声色的柔情和残忍。
作家朱斌峰
我的理解是:小说就是现实世界的“镜像”。
这种“镜像”是一种光的投影:当我以显微镜、后视镜、望远镜去观察生活时,因视角、焦距和景深的不同,现实生活就会在小说里呈现出万花筒的模样——我想说的是,小说应该是对现实的捕捉、洞察和表达,我只是借小说说出我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性的回望。
这种“镜像”是一种光的折射:当我以好奇、置疑、热爱的目光去透视生活时,因窥探、追寻和致幻的选择,现实生活就会在小说里呈现出迷宫的模样——我想说的是,小说应该写一种可能的生活,我只是借小说说出我对真相的寻找和对现实的想象。
更为重要的是,当生活赠予我迷茫、孤独、忧伤时,我会把它们放进小说的镜框里。这样或许我就可以梦游般地承受一些“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就可以跟现实握手言和了。
小说可以让我从现实中游离而出,也可以让我重返生活现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