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半,但是突然觉得,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写这篇故事。
翻开之前已经做了心理预期,大概知道是个什么养的故事,也预感到行文及阅读体验应该不会很愉快。
的确,就看完的这一半来说,压抑,灰色,使女鲜红的外套是唯一的亮色,也是巨大的嘲讽。
这是一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书,和1984是一个时代的。
那个时代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大家对未来都充满着这么消极严苛的想象?
可是最可怕的是,未来、甚至于现在,是不是正在发生着这一幕?我们想当然中的不可能、荒谬,会不会正是其他什么人的现实?而我们就像文章中的游客一样,对造成他们苦痛的现实视而不见、猎奇般走马观花?
感谢我们出生于这个时代、出生在美丽中国!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抗争。反抗似乎是无处不在的,有人成功地逃离了圈定的阶层,但不知道能否逃离这个荒谬的国度、以及被污染的环境。
当一个人有了权利——我其实多少有些费解——似乎他的心态就会发生很微妙、直至很大的偏差。权利让人迷失,让人开始为了权利做出种种匪夷所思不能理解的事情,即使原本他也曾是被压迫的一员。
这样的例子好像特别多。
所以当所谓的特权阶级——大主教们——在所谓的荡妇俱乐部为所欲为时,这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丝毫不令人意外。
撇开时代的背景不谈,文章中的很多情况,让我联想到阿富汗——虽然我对阿富汗的了解,几乎都来自于《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书中的很多情节,是非常有可能真实发生过、发生着的,就像我完全陌生不曾了解的阿富汗一样,她们紧裹着蒙着头面的披风,跟鲜红的使女披风多像啊!也只是颜色不一样罢了。
倘若真的要愚弄人民,请务必先毁灭教育,否则,大约总有人会知道,现在这一刻即使再怎么寻常,也终究不是天空原本应有的颜色,也终究会有人掀开这笼罩着大地的一片暗沉。
就像五月第一天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