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友会闲话古诗词国风
唐代的第一个诗人是谁,这个问题你回答不了

唐代的第一个诗人是谁,这个问题你回答不了

作者: 老街味道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14:21 被阅读2次

    这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唐代的第一个诗人是谁,有什么代表作?

    ........

    前言

    不知道这是谁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不存在唐代的第一个诗人这种说法。唐朝早期的人当然都是隋朝的臣民,诗人们写诗可不管什么朝代,没有哪个人在隋朝不写诗,到了唐朝就突然变成了诗人。

    例如大书法家虞世南,南陈建国第二年他就出生了,论年龄,在唐朝建国时他也许算是最老的诗人了吧?又如大诗人王绩,20岁就在隋朝授秘书正字,后来在唐朝也作官。这些跨时代的诗人不仅仅他们两个,所以不能说唐朝第一位是谁,只能说唐朝早期的著名诗人有谁?下面老街介绍五位唐朝早期跨时代的著名诗人。

    一、虞世南的咏蝉

    第一个人物是书法大家虞世南(558年-638年),他跨越了南北朝、隋朝(581年—618年)、和唐朝(618年-907年)三个时期。南陈灭亡以后,虞世南和他的哥哥虞世基一起到隋朝京师长安,兄弟二人名重一时,被时人誉为西晋的陆机与陆云。当时隋炀帝杨广还是晋王,专门派人迎接曾经推辞不受官的他们。

    后来宇文化及于江都发动兵变,弑杀了隋炀帝,哥哥虞世基也命丧于此。兵变以后虞世南先跟了窦建德,窦建德兵败后又被李世民收于麾下。李世民比较欣赏虞世南,授其为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共掌诏告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

    虞世南是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征一类的人物,唐太宗曾作宫体诗,让虞世南唱和,被虞世南数落了一顿。虞世南去世后,李世民曾为他作诗一篇,追述往古兴亡之道,然后感叹说: 钟子期死,伯牙不再鼓琴。朕的这篇诗,将拿给谁看呢?于是安排褚遂良拿诗到虞世南的灵帐读完后烧掉了。

    我们熟悉虞世南除了书法,还有他的一首咏蝉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老街自己也有一首步虞世南原韵咏蝉,用的是反讽之意。不敢和古人比,作为练笔而已。

    凤凰久不至,蝉唱满高桐。但知饱秋露,不解送春风。

    二、斗酒学士王绩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是隋朝大儒王通的弟弟,王通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爷爷。王绩大约生于590年,比虞世南晚了几乎半个世纪。但是在644王绩就去世了,只比虞世南多活了6年,虞世南活了80岁。

    王绩嗜酒如命,曾经自作《五斗先生传》 ,并撰写 《酒经》 、《酒谱》。因为其兄王通桃李满天下,因此王绩在官场颇受人照顾。在唐朝做官时,按照门下省例,每天可以领取良酒三升。他弟弟问:“待诏快乐否?”王通回答说:“待诏俸禄低,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使人留恋。”这句话被他哥哥王通的学生陈叔达听到了,于是他的配给量由三升提高到一斗,时人称之为“斗酒学士”。

    其自比的阮籍、嵇康、刘伶、陶渊明等几乎都是仕途不顺的爱酒人物, 下面是王绩的五首绝句组诗《过酒家》之一:

    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老街用王绩原韵写的这首诗就浅薄得多,少了士子心怀天下之深意:

    莫学刘伶醉,莫学屈子醒, 醒醉不关酒,自是真性灵。

    三、王梵志的白话诗

    王梵志也是隋末唐初的人,生卒年不甚详细,经过胡适等人推算他大约生活在590年到660年左右。他比初唐四杰要早生40余年,和刚才介绍的王绩(约590~644)是同时代人,不过一个是官宦世家,一个是中下层的普通人。

    王梵志的诗多被转录于古人的诗话中,在专门的古诗选本中却不多见。因此后人很怀疑这个人到底是真有其人还是像济公一样是个传说。一直到清朝末年发现了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才找到了王梵志这个人存在的证据。

    他的白话诗之所以受到推崇,是因为这些诗并非简单的打油诗。其浅显通俗之中富有禅机和生活哲理,具有"教戒诸学道者"或"开悟愚士昧学之流"的作用。古人文盲居多,文人的诗读起来理解有难度,反而是这种略微粗俗的打油诗容易流传: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老街步韵的一首:

    大道往来客,湮没风尘里。几人能解得,名利甚滋味?

    四、皇帝诗人李世民

    历史上诗人皇帝不少 ,大概皇帝多是读书之人, 读书人无不作诗,皇帝自然不免。皇帝有好皇帝坏皇帝,诗人皇帝自然也有好的诗人和差的诗人。 清朝的乾隆爷一生传世4万多首诗,却多受人诟病,而唐太宗应该算是不错的诗人。《赐房玄龄》: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这首五言绝句是一首折腰体,第三句与第二句失黏,但是句式都是律体的句式。这种非古非律的现象在初盛唐时非常多见,例如虞世南的那首咏蝉也是这种情况。李世民文治武功,是不可多得的皇帝,对于唐诗的发展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老街步韵《赐房玄龄》 作五绝一首,赞李世民文韬武略:

    逐鹿娴弓马,经纶识异才。功成文武业,风气一时开。

    五、上官仪

    大业十四年(618年)的江都之变中,隋炀帝被叛臣缢杀,许多人不分老幼也被乱兵所杀。 在这场兵变中, 虞世南也失去了哥哥虞世南。天街踏碎的公卿骨里,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官员叫做上官弘,他和自己的次子同时被杀。上官仪仅有10岁,他幸运地藏匿起来做了一个诵经的和尚。没想到这个孤儿后来成为了大唐的宰相,并成为了文坛的领袖人物。

    《新唐书上官仪传 》评价:仪工诗,其词绮错婉媚。及贵显,人多效之,谓为“上官体”。上官仪最著名的诗是这首绝句《入朝洛堤步月》,正是其风光无限的时期: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晓,蝉噪野风秋。

    这首诗也是用的标准律句,不过前两句句式完全一样,都是中仄仄平平,另外二三句失黏,这也是早期近体诗的现象。老街写观塘绝句时次韵做了一首绝句,诗虽不好,也算勉强完成作业:

    洛水自东流,蝉鸣柳岸洲。 朔风催节序,摇落可怜秋。

    上官仪的一生,是充满了悲剧色彩的一生,这个家族仿佛被下了魔咒。他的父兄死于隋末江都兵变,他自己与大部分家人死于政治斗争。上官家幸存的孙女上官婉儿风光时被武则天赏识,成为”巾帼宰相“,可是后来又死于李隆基发动的唐隆政变 。

    结语

    唐初正处于格律诗逐渐成熟阶段。在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是早期的格律诗,除了”黏连“以外,平仄、押韵、对仗三个规则已经成熟。南北朝后期偶尔也有标准的律诗,例如银铿的排律《新成安乐宫》。后来的王绩五律《野望》就非常工整,不过当时折腰失黏的诗还是比比皆是,例如文章所举李世明和虞世南的两首绝句。

    “上官体”诗人中有一个叫做元兢的人,据说他第一次把黏连做了定义。他的书《诗髓脑》因为传到日本保存至今。这本书不但提出了对仗、声律(平仄、押韵),还规范了换头(黏连)。

    在上官仪家族被抄斩以后,元兢一个小官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力。格律诗的黏连在后来的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时代被广大诗人接受,并且被应用到了科举考试的律诗规则中。格律诗的规则定型以后,一直传到了今天。#这才是国风#

    @老街味道

    关于诗词创作 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鲁迅的自谦中隐藏着自负

    为什么有很多唐诗读起来明白如话、意蕴无穷?后人的诗词却难解?

    用“月满西楼”写首诗 不限形式看看您能写几首?

    这个女人不寻常 一篇短文将北宋名家一网打尽 批评苏轼不会写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代的第一个诗人是谁,这个问题你回答不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uj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