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增强或减弱从众的因素:
1.榜样的声望与受欢迎程度:当受人尊敬、关系密切的人恰巧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时,主要的社会趋势往往会通过从众机制突然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2.当我们不清楚在某种情况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时,我们最有可能同那些行为可以提供最可靠信息的人保持一致。
当大量的人都在做某件事情时,人们尤其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只要人群的判断彼此独立,人群就可以提供比我们的个人猜测更好和更真实的预测。
3.打破一致同意:即使是仅有一位成员采取了与你一致的观点,你的压力也会得到释放。仅仅需要一位持不同意见者,便有可能极大削弱群体诱发从众的力量。
4.表态:通过诱导一个人对其最初的判断作出某种承诺,也可以减少对群体压力的顺从。
5.担责: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承担责任会增加你从众的倾向。除非人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对一项愚蠢的从众决定负责,否则大多数人都会为了相安无事而去迎合他人。
6.自尊与安全:自尊心较低的人比自尊心较高的人更容易屈服于群体压力。
我们在特定群体中的安全感决定了我们偏离其规范的程度。一旦我们在团队中确立了一个安全的位置,我们就会放松下来,会更自由地表达我们的意见。
7.年龄:对于10到25岁的年轻人,从众压力最为强烈。和同龄人在一起,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危险行为,他们会觉得“兴奋”,而不是“危险”。
8.群体性质:如果一个群体(1)被认为由专家组成;(2)其成员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3)其成员在年龄、职业、政治倾向、种族或族裔等重要方面相似,则该群体在诱导从众方面会更为有效。因此,种族多样性可以阻止团体思维的出现。
9.我们所归属及所认同的群体(即我们的参照群体)既反映又塑造我们的身份和行为。通常,当我们改变参照群体时,我们也会改变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以与之相符。
10.社会规范:人们通过观察其他人在做什么来形成他们关于在特定环境或社区内什么是社会适当行为的想法。
当人们偏离自己所属群体的规范、特别是当他们对所属群体重视或认同时,他们会从别人那里得到暗示,并且通常会体验到不适。
一行精华:
增强或减弱从众的因素:榜样的声望;一致同意;表态;担责;自尊与安全;年龄;群体性质;社会规范等等。
触动,反思,改变:
从众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广告或听报告时,偶像/榜样的声望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选择,尤其我们本来并没有稳定的固定选项时。
•如果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我们就不太可能成为第一个唱反调的出头鸟。除非你在这个群体中已经有比较稳固的位置,但一般这样的人也不会傻不愣登地冲出来。
•明确个人责任可以有效减轻从众效应,因为这相当于在群体中通过区分不同责任,重新划分更小的不同群体,甚至个人,这样我们就找不到人去从众了。
•用表态承诺的方式减轻从众影响,也是“讲过为真”范式的另一种实际运用。
•社会规范和群体性质会形成团队文化,无时不刻地影响群体成员的决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