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在思维这一章节里说古老的吠陀经典里描述自然界有三种特质,梵文和中文分别是Tamasic惰性、Rajasic变性和Sattvic悦性,人也不例外。
惰性,用时下的话说就摆烂,在人际上表现为冷漠、麻木。它不是天生的,而是生活的压力和挫折导致的暂时状态。变性,是惰性的对立面,是一种过分痴迷、过分专注的状态。悦性,被认为是最高级的状态,专注富有成效,激进又和谐,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内心充满平静。
当你了解人有这样几种状态后,就会不自觉地用思维去判断自己现在的位置,有了位置和方向,接下来思维便能给人指示行动的路径。
思维的功能在于帮你厘清事理,减缓你的痛苦和焦虑,给你新的角度和方向去面对生活,这便是思维的意义之一。
当然,无论人生如何,或早或晚我们都会碰到思维的终极问题——生命意义?!书中列举了位叫理查德•罗尔牧师的成年人不同于孩子的五种认识:1.你终将死去,2.生活很艰难,3.你没那么重要,4.你的生活中并不只有你,5.你永远不能控制结果。
我们知道这才是人生的真相,当你认识到这些,人生里的困惑和焦虑将消失掉一大半,你会明显感觉到肩上的压力减轻了,身体随之变得轻快不少。
啰嗦一句,现在市面上讲思维的书和课程有很多,99%以上是教你在做事层面的方法,真正底层的逻辑没几个人讲得透彻,这其实很合乎认知,因为思维模式的养成是你迄今为止的经验和训导的结果,它具有很强的惯性。底层思维的改变一定只能靠自己去重塑,别人的经验只能借鉴而无法模仿。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思维就是如此强悍和魔性,又是如此的后劲实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