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苏轼的道理

苏轼的道理

作者: 依心室 | 来源:发表于2021-01-21 15:22 被阅读0次

    我很喜欢苏轼,或许是因为他的名字。虽然读过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但是还并没有设身处地的那种感受,对他的喜欢完全是一种崇拜而又不解

    自从我想到了“背诵”的重要性开始,我就刻意去读苏轼的诗,不止是读,还要写,直到自己一字不差地默写下来。因为长时间的剥离书写和背诵,我背写下一首诗会用反反复复好几次的时间,但是我想,只要我坚持,哪怕只背写下一首也是收获,只要有一首小诗能够进入我的心田和我的脑海,我会铭记下来直到我生命消逝

    今天早上,忘了和相公聊起什么,他突然念了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当时心有戚戚,颇有同感。但是我竟一时没有记起来这是苏轼的诗,直到在百度一查才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大概再小学或初中的时候就学习过了吧,只是时至今日,对它既通俗易懂又充满哲理的韵味显然更加欣赏了

    我想,苏轼真是一个喜欢讲道理的人,他的诗,在豁达中有一种荡气回肠,在温婉中又能将哲理娓娓道来,有些诗读了几遍竟然也有了模棱两可的同感。我想,如果苏轼是我的长辈或同僚,我一定很喜欢听他讲故事的。

    你看这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就站在山上讲啊,我们看待事物的视角要多面,要跳出固有思维模式,不仅要“横看侧看远看近看”,还要站在“山外”去看事物本身,这样我们才能识得庐山真面啊。

    再看这句“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他就念叨着,有的时候猿吟鹤唳也没有别的意思,它们不知道底下有行人啊,我们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可能也都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啊。

    还有这段“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他就那样劝着和尚,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何必唏嘘,享受此时此刻能拥有的就已经很美好了啊。

    还有这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他说着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然世事难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是只要心中有明月,有你我,即便远在天边,距离也是那样的近啊,感情也是那样的亲密无间啊。

    还有这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他大喊,大雨过后,虽然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切风波过去以后,哪还有什么风风雨雨呢,我们也当如此平静地看待这一切,起起伏伏的哪有什么定数啊。

    苏轼的道理就是那么显而易见,却又那么贴近生活。他讲得实实在在,发人深省,这几首诗,几乎填充了我这一周的时光,弥补了我在背写方面的褪去的光环,让我重新拾起了新的对诗歌的喜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的道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zh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