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师,终身为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尊师重道,尊师,是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树立崇高的信仰,是修身立世的根本。
尊师,首先学会听师傅的话,这是最重要的。在《西游记》里,师徒之道,是智慧的博弈,是人性的修炼。
七十二变,力斗十万天兵天将,都不是能耐,降妖也不是能耐,孙悟空最大的能耐是降伏心中的“妖”。
降妖,从学会听话开始。
孙悟空,从不听话到“听师傅的话”,是对“任性之妖”的绞杀,也是人之责任的回归。它是成长之道,也是处世之范。
收服孙悟空的过程,唐僧对叛逆的悟空“任性之妖”的围剿,师徒两人爱恨纠缠,很多个场景里,体现了唐僧的修行智慧,对“大道”领悟和坚持,也展现了人性在修炼中的煎熬中痛和乐。
听话与不听话,正与邪,爱与恨,理想与自由,很多章节,演绎得特别精彩,扣人心弦,荡气回肠。
不懂“好好听话”,孙悟空违戒杀人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天赋异禀,本领高强。但是他身上有骄妄之气,他是一只石猴,横空出世,在他的天地里,他最大。
他有一身傲骄世界的本事,自称齐天大圣。师徒几人之中,他除妖降恶居功甚伟,上调动得了天庭,下能召唤地府诸神怪,上天入地,就没有他解决不了的困难,顺利的事业之路,让他目空一切。
当他从五指山下释放出来,桀骜不驯,血气方刚。在任性之路上狂奔。五百年被困之火,无处可撒。
当他遇到的是凡人,是恶人,诱发他见恶人,打怪兽的“心魔”,符合他的人生逻辑,让他犯错误。
打坏人,救师傅,他觉得这是最圆满的解决方案。
错就错在他不了解唐僧,圣人转世的唐僧,戒杀生,是僧人最大的戒律,一只蚂蚁都不舍得杀生,更何况是个活人。
在圣人心里,好人坏人都是一样的,坏人可以教化,杀生万万不可。
怒杀强盗的徒弟,比坏人更坏,唐僧容不了他。孙悟空被煽动了心火,一心想灭坏人。
师徒的初衷背道而驰,埋下了反目的种子。师徒两人在“修道”观念上开始博弈,在情与法的绞杀中寻找答案。
当孙悟空面对报仇的强盗,举手抬足,杀了他们, 唐僧气得吐血,一口气憋住,生生从马背上摔下来。
他回过神来,斩钉截铁地横心要赶走孙悟空,不认这个不听话的徒弟。
严惩孙悟空,狂念紧箍咒,逐出师门,清理门户,顺理成章。
古代拜师修道,重师承,重情义,更要“守规矩”。孙悟空的师傅须菩提祖师,感动于孙悟空的求学之心和聪明的悟性,经常半夜“加班”教他学艺,让他学得一身天下无敌的好本领。
徒弟学成,大放光彩。须菩提祖师却看到孙悟空喜欢炫耀,心性浮躁,不听教诲,不“好好听话”,立刻划清界限,永不相认,成为路人。
拜师修道首要的是修炼心性,修炼心性最关键就是“好好听话”。
你没有诚意,带着顽劣的“个性”,做不到“虚其心,坚其志”,怎么装得下师傅要传授给你的好学问?
那就扫地出门,再无干系。
观音菩萨教你“好好听话”
“我宁可自己去死,也不能让你西行路上杀人。”
孙悟空被唐僧念咒,疼得死去活来,撞墙,打滚,飞起,跪下,一声声“师傅”,有如哀哀悲啼,摧人泪下。这个铁打的汉子,重情义,有道义,他最脆弱的时候,就是师傅不要他。
情真意切,义薄云天。师徒情分,浓于血,浓于亲情。但是,戒律在一切之上,在生命和感情之上。
自由与责任,爱与痛,情与法。唐僧用坚守戒律的铁腕,碾压孙悟空的“任性”,教化他的“难驯”,他知道,最大的“妖性”是心里的“妖”,它比其他任何妖魔鬼怪都难以降服。
矛盾无法调解,有问题得找观音菩萨。
菩萨听了悟空的讲完事情原委,菩萨沉默良久。
观音菩萨不急不躁,给人充分释放的时间和空间,思考、捋清,平复。
“悟空,我知道你现在心里很难受。你一定觉得自己没有做错?”
孙悟空说:“是”。
“那你好好想想,你师傅让你不要杀人,是不是错了?”
孙悟空想了想:“师傅他没有错。”
“你再想想,如果你听师傅的话不杀人,能解决问题吗?”
孙悟空:“能,因为他们杀不了我,时间长了,他们只能自己走了。”
“悟空好聪明,你说得对,你再仔细想想,你数数时,你有料到数到三之前,他们不会走了?”
说到这里,悟空知道自己错了,长拜大哭:“菩萨,悟空知错了,不要再说了。”
观音菩萨一句:“悟空,你听师傅的话了吗?”
万千纠结,爱恨交缠,观音菩萨却立刻找到结点,轻轻点化。一点灵犀,一念情重。
一念顿悟,一念成佛。
解开困惑,扫除障碍,又看到了出路。情与理,义与法,又回到正道。感谢发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虚其心,诚其意,好好听话,热切地渴望,忘我地学习。这是理想的君臣之道,师徒之谊。也是中华文明经过几千年锻造,代代传承,才得至今日,成文明之邦,传统文化大放光彩,日臻至善。
经过此次“战役”,孙悟空心中“妖气”收敛了大半,修道路上,大有收获。修行路上,日进千里。
污泥使莲花更光华,磨砺让钻石更闪耀。
在冲突中成长,在关系中修炼,在磨难中提升,虚心学习,谦冲自牧,听话,迁善,每天都在修炼中进步。
长大才看懂《西游记》“好好听话”之道
小时候看《西游记》,看的是热闹,看的是儿童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
我想大家都不自觉地爱上孙悟空,他法力无边,英雄气概。那时候最讨厌唐僧的婆婆妈妈,总觉他一无是处,怯懦无能,肉眼凡胎,却把大英雄孙悟空管理得束手束脚,动不动就赶他走。
长大才看懂,他的“柔”对着孙悟空的“刚”,电光火石,自然冲突不断。但是水容万物,“至柔”克“至刚”。
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就是唐僧,把孙悟空打磨得妖性全无,一心求道,直到修成正果。
看似软弱无能的唐僧追求理想有最强大坚定的信念,这信念是磐石,底气,支撑“取经”成功的绝对保证。
说他至柔,其实他是“至坚”。信念正确,坚定无畏,才能带领团队取得正果。
英勇善战,智谋多端的孙悟空,他能力超群,天下能赢他的人屈指可数。但是他刚开始桀骜不驯,自信,傲娇,率性而为,快意人生。
他真实,他撒泼,他只活在今天,从来不谋划明天。
取经路上一波三折,孙悟空的取经信念也是三心二意。虽然他天资聪慧,得天独厚,但是他心性暴躁,需要修炼打造。
困难挫折考验着猴子的求道成佛的决心,锤打着他取经成仁的信念,一切困难只为了让他心意更坚,善心更净!
唐僧就是他最好的上师,他的坚定笨拙地纠正猴子的善变和灵动,他的自律绞杀着猴子的“任性”,他的“道”气成就着猴子的“妖”气。
当孙悟空学会“好好听话”,唐僧的淳淳善诱,才成为一副良药,成为他修行的指引和前进的明灯,他们一路磨练一路修行,孙悟空终于修成正果,到西天取得真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