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爱会伤人?因为我们常常看不清爱情的真相,总是与自己幻想出来的人相爱,而忽略对方真实的存在。
爱情其实就是一个轮回,我们希望通过爱情重温童年的美好、修复童年的错误。
要想获得真爱,必须活出真实的自己,同时看到并尊重对方的存在。
爱不会伤人,让我们在爱里成长。
相爱的人儿1. 恋爱的感觉,无非是两句话: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
2. 恋爱关系是我们童年时与父母及其他重要亲人的关系模式的再现。
3. 一段完整的感情会有三个阶段:
1+1=1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们两人宛如一体。
1+1=0 你是我人生痛苦的根本,我是你人生痛苦的所在,我们两个人怎么会走到一起?
1+1=2 我是我,你是你,但我们在一起,并真的感觉到我应该和你在一起。
4. 我们之所以会对一个人产生强到不可思议的情感,一般总是因为那个人强烈地牵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关系,即我们小时候与父母的关心模式。
5. 意识上,我们都在追求快乐和幸福,并且一定有相应的人生哲学;但潜意识上,我们都在追求自己所习惯的情绪或情感,这是致命的诱惑。所以,童年习惯了快乐的人,以后不断重复快乐;童年习惯了痛苦的人,以后不断重复痛苦。
6. 幼儿心中,只有“我”是唯一的主体,而将父母视为客体。如果父母爱他、接受他,就是“好的客体”,他就会最终懂得,父母和他一样,都是主体。于是,它不仅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爱父母,也是一个“好的客体”了。
7. 在恋爱中,如果你找到了一个“好的客体”,而自己也做了“好的客体”,那么双方就会进一步成长,真正从孩子变成成人,从对父母原型的执着化为对情侣的爱。
8. 爱的感觉,有时就是又找到了一个“老爸”或者“老妈”。或者换个说法:又发现了一次机会,可以再一次重复童年了。
9. 熟悉感是一见钟情的秘密。
10. 命运=心理的强迫性重复
11. 在人际关系中,强迫性重复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小时侯形成的关系模式的不断复制。譬如,一个人小时侯的关系模式是信任,那么他就会不断复制信任。
12. 男人和女人建立亲密关系,习惯了幸福的人,会在这个关系中制造爱,而习惯了不幸的人,会在这个关系中制造恨。
13. 要建立好的强迫性重复,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在孩子童年时给他爱与支持,同时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予他足够的信任。那么,孩子就会学到爱、信任、独立与自强,并把这些好的东西不断地在他的人生中进行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14. 我们至少有两次童年,一次是零到六岁。心理学理论认为,六岁孩子的人格结构和智力结构基本定型;一次是恋爱和婚姻。爱情是对再一次重复童年的憧憬。
15. 我们常说,相恋容易相处难。相恋时,其实我们没有和对方的真实存在打交道,我们是将自己的幻想投射到对方身上,然后与自己的幻想打交道,这自然比较容易。相处时,我们就要看到彼此的真实存在,从而能适当地放下自己,与那个和自己一样拥有独立意志的人打交道。这的确更难。
16. 当陷入七年之痒时,不必惶恐,也不必沮丧,相反,应去认识到它的价值,并接受自己的幻灭感。这种幻灭感一定是好的。只有当幻灭感产生后,接下来的相处,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相爱。两个幻影,不管多么迷恋彼此,都不过是幻影而已。
17. 发自内心的感觉,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唯一可靠的凭证。然而,如果没有学会尊重并信任自己的感觉,我们就会容易信任一些貌似正确的信条。一旦我们过于依赖这些信条,它们就会成为僵硬的教条。
18. 一个人越爱我,会对我越好。这是关于爱情的最普遍的教条之一,也是危害性最大的教条。对于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而言,这个信条是正确的;对于一个心中充满恨的人而言,这个信条是错误的。
19. 我们所有重要的外部关系,都是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的结果。一个内心充满恨的人,他越爱一个人,他就越可能成为那个人的地狱。
20. 在自由恋爱时代,只要爱人不是你被迫选择的,那么爱情中的幸与不幸其实都是你主动选择的。
21. 如果期望自己的爱情是温暖的、和谐的,那你和爱人的内在关系模式就都要是温暖而和谐的。
22. 一个人在追求你的期间越“忘我”,在关系确立后就越容易“忘你”。
23. 我们为什么会痴爱一个人?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将对方看成了“理想自我”。一个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差距越大,就越容易产生迷恋型的痴爱。一个人越迷恋爱人,就越看不见爱人的真实存在,他只能看到投射在爱人身上的“理想自我”。他爱的不是你,而是他自己。
23. 一个懂得爱的人,会一直懂得爱;但是,一个不懂得爱的人,会一直不懂得爱。爱的能力,和年龄关系不大。
24. 恋爱,其实是将我们在童年时与父母等家人形成的内在关系模式淋漓尽致地投射到成年后与爱人的外部关系上来。
25. 假若追求你的人,以前的感情生活是一团糟。那么,他和你的前景的更大的可能性也是一团糟,而不是突然变得更好。除非他在向你倾诉时,很少描黑对方,而是主要反省自己的责任。
26. 愿意在恋爱中百分之百付出的人,看似非常伟大,但其实是一种很深的自恋。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而只是自顾自地付出。她的付出是她自己的需要,未必是恋人的需要。
27. 真爱是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的,从而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需要。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得理解对方,能够放下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
28. 任何一个人的自我都是非常有局限性的。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发展出自我体系的。在这个家庭中,如果自己节俭可以获得更多的爱与关注,那么自己就会形成节俭;如果忧伤会让自己活的更多怜爱,那么自己就会很容易形成忧伤的个性。
29. 爱情出问题,不要在别人身上找答案。
30. 只要两个人用心相处,那么慢慢会明白,没有哪个人真的就是乏味的,每个人都很精彩。
31. 经营感情,即知道感情不仅仅是命运的恩赐,你会预料到感情出一些问题,而当问题出现时,你会有耐心地去沟通,去化解问题,于是感情可以越过一个又一个障碍,最终两个人拥有一份稳定又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32. 如果你渴望理解对方,就必须学会放下你的坐标体系,尝试着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这是抵达理解的唯一途径。
33. 同一件事情,因为坐标体系不同,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识。家里主要处理的是感觉,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核心。
34. 常常我们只知道配偶“说什么”,但却根本不理解配偶说这些话时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执着于自己的坐标体系,用这个体系去揣测对方的意思。
35. 配偶一说到“问题”,我们就急着去出主意、提建议,忙着为对方“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对方多数时候只是为了借着问题宣泄情绪,根本不需要我们的建议。
36. 感受远比所谓的事实更重要,而在家庭中,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37. 评价是阻碍交流的最常见原因。一些人喜欢评价,是因为他们学会了父母对自己的交流方式。“交流感受”是配偶绝大多数沟通的目的,而不是“解决问题”。
38. 以前物质很匮乏,所以爱的主要内容是是保证对方的物质需求。但现在,物质需要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心理需求的重要性则日益突出。鉴于此,我们应该进化我们爱的方式,终是配偶或其他亲人的心理需求。心理需求的核心是感受,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交流并相互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
39. 在亲密关系中,不去纠缠谁对谁错也是很多婚恋专家强调的一个原则。要想做到这些原则,首先需要一个意识:谈事情A的时候,只谈A,而不去扯BCD。并且,谈A的时候,重要的是自己和对方的感受。你要能坦诚地表达你的所有感受,你又能聆听到对方表达出来的感受。
40. 很多时候我们试图通过情爱找到生命的意义,而逃避了生命本来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