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宪(公元前515年-?),姓原,名宪,字子思,亦称原思,比孔子小三十六岁,鲁国人。原宪出身贫寒,清静守节,个性狷介,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一生安贫乐道。他在鲁国住的是茅草盖顶的方丈小屋,门户是蓬蒿编成的,而且还不完整。户枢是桑树条做的,窗口是用破瓮做成的,并以粗布隔为两间。屋顶漏雨,地下潮湿,他却端坐而弦歌。
《论语·雍也第六》云:“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从文献资料看,孔子并没有采邑,故原宪为“宰”应为“家宰”,即在孔子任鲁司寇时,担任孔子的家庭总管。《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亦云:“孔子为鲁司寇,原宪尝为之宰。”
原宪做孔子家宰,孔子给他九百石小米的俸禄,他却辞而不受,可见原宪清而不贪。《论语·宪问第十四》云:“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泰伯第八》云:“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孔子主张,生活虽然困厄贫穷,但不能受乱君之禄。乱君当政,“道”不行天下,却出来“干禄”,是可耻的。原宪奉行了孔子的教诲,努力追求“仁”的目标,孔子死时,原宪仅三十七岁,正值盛年力强之时,却没有去追求官职,没有投靠权贵,而是跑到卫国去,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子贡在卫国做了官,志得意满。有一天,子贡驾着四马大车,带着一队骑士,排开丛生的杂草,进到一个荒僻的小村子里去看原宪。原宪穿戴着破旧的衣帽接待了子贡。子贡开口便问他说:“你是不是病了?”原宪说道:“我听说,一个人没有钱叫贫;学了一身道术而不能去实行才叫作病。像我现在这个寒酸样子,只是贫,并不是病。”子贡听了惭愧地走了。
他是孔门弟子中少有的一个“不厌糟糠,匿藏于穷巷”的人物,他秉持着孔子所说的“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主张,穷不失志,是“贫而无怨”的典型人物。《韩非子·显学》把原宪之儒列为“儒家八派”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