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240181/6c429be13a180256.jpg)
一进腊月,村里办喜事的便如赶趟似的,一家挨着一家。村里那口大菜锅,走东家串西家想闲也闲不下来。
大菜锅支到谁家院里,就把热闹和喜庆带到谁家。小院里大菜锅冒出的热气,把整个村子都暖暖地包裹起来,大菜锅里煮出的一碗碗开锅拉面,浇上香喷喷的过油肉做成的卤,招待着左邻右舍,喜迎着四方亲友。一村的父老乡亲灰暗的冬日便过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
一户农家普通的四合院,因为一场婚礼而热闹非凡。大街门口一阵噼里啪啦鞭炮响过,一对新人前呼后拥欢天喜地入了洞房。接下来男男女女的目光不约而同齐聚到小院正中那口大锅。
天顶上一块巨大的篷布把腊月里嗖嗖的寒风挡在半空,鼓风机呼呼地把炭火吹得旺旺的,锅里一大锅水热热地翻滚着,时不时地有人往里加一瓢水。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40181/fb62721b41be0b15.jpg)
靠近大锅一边,几个汉子挥动有力的臂膀,一坨子面在他们手里如变戏法似的,不断拉伸粘合,不停盘旋缠绕,不时上下舞动,一眨眼功夫宽大的手掌里便有了千条面丝万条线。
在小院里来来往往穿梭的人流中,一路大嗓门吆喝着走近大锅,往一大锅滚开的水里就势一捋,"拿在手里千条线,下到锅里莲花转"。
早已等候多时的挑面师傅一边吹着热气,一边用长长的竹筷搅动锅里刚下的拉面。很快热腾腾的开锅拉面出锅了,挑一筷子就是一大碗,早被候在那里的一双双或大或小或粗糙或柔软的手接了去,浇上过油肉,也不管坐席不坐席,随便蹲在院里的墙根,吸溜吸溜三下五除二吃个底朝天。
这时便有总管过来说,老少爷们大伙先靠后,先敬娘家送饭的。不管男女老少大伙都通情达理,于是一个个方形的条盘上一碗碗开锅拉面,便优先入了娘家人所在的那几桌。
当然,拉面师傅不停地往菜锅里下面,一碗碗开锅拉面便源源不断地出锅,有的装了条盘送到宴席上,有的被喉咙里伸出的手就地解决,好多人等不到坐席,开锅拉面已经吃得满嘴流油。
开锅拉面,乡民们发明的这个名称堪称一绝。一听到有人说起它,就想到那个热闹的庭院,那口热热的菜锅,那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拉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40181/a744c41769411316.png)
2016年底,“开锅拉面”雕塑亮相平定民俗文化园,让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得到发扬广大。看着这组栩栩如生的雕塑,仿佛就回到那个熟悉的农家小院里,看到院里那口冒着热气的大菜锅,那一碗碗香喷喷热腾腾的开锅拉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40181/635b43a9d3101cc9.jpeg)
山西是面食的故乡,山西拉面远近闻名。在我的家乡,拉面馆遍地都是。从外地风尘仆仆一下车肚子饿了,或者从村里进城到了饭时,首先想到的是走进一家面食馆,来上一碗香喷喷的开锅拉面, 好像只有这一大碗拉面最解馋,最合乎口味。
我固执地认为,开锅拉面,只有到乡村人家喜庆宴席上,只有在旺旺的炭火上热热的菜锅里煮过,只有浇上极具地方风味的香喷喷的过油肉,只有在一众父老乡亲热热闹闹谈笑风生中,就着民俗民风,就着乡里乡亲,吸溜吸溜往嘴里送,一边吃一边听他们东拉西扯说东道西,才能尝出真正的开锅拉面那种无法言说的绝佳味道。
总想看看那种热闹,总想尝尝那种味道……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开锅拉面,如同一首百听不厌的民谣,暖热了多少常年在外漂泊的心,填充了多少他乡游子思乡的心。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旧文,略有改动,曾在平台及晚报刊登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