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31077/2084b300ed8cabf9.jpg)
从小到大,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就在学习各种知识。
扳着指头算算,从小学到高中 12 年,本科 4年,硕士加博士一共 5 年,我在学校前前后后一共待了 21 年。上了各种课程,参加了无数的大小考试,最终获得了文凭,进入了职场。那么我在职场中所用到的知识究竟有多少是这些年所学的呢?确实不好做测算。
今天在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文中看到知识的概念:
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我自己也在心里暗自琢磨,到底哪些知识是有用,能够帮助我做出更好决策?
哪些知识从长期看来是值得投入精力去学习的呢?
一、短期即时性的知识
我在职场中、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在获取知识,但是大部分都是不加分辨的获取。实际上应该要做一些取舍和分辨的。这样能够用有限的时间做出合适的选择,然后把精力用在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学习上。
这些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大到选择买房,小到选择去哪个医院看孩子的感冒发烧,都会涉及到各类知识,这是知识也好,信息也好,都会影响我们面对问题做出的决策。
比如,上周六月感冒咳嗽了,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选择去儿童医院,那得至少要花上多半天的时间在医院,排队挂号验血取结果开药。我上网查到离家最近的社区医院电话,打电话过去,咨询了一下,是否可以给孩子验血和拍片,听到答复是可以。然后上网查到,近期各个社区医院因为要缓解大医院儿童看病的压力,都单独开设了儿科。
基于上述信息的收集,立刻开车去家附近 1 公里的社区医院,从挂号、开验血单、抽血、取结果、开药,一共花了两个小时,中间等验血结果的时候,还带六月去医院门口吃了早饭。
二、长期有价值的知识
长期有价值的知识,实际上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是在未来会带来好的结果。今天我在得到看到通识类课程,财务领域、心理学领域、社学会、法律领域、健康领域的知识。
通识类知识,其实就是可以迁移的知识,只需要花费 20% 的精力去搞懂某一学科 80% 的通识知识即可,学会这些内容就能够在遇到这一类问题的时候,就能够知道从哪里找线索,知道找谁解决这类问题。
实际上这部分知识就是可以打通跨学科的边界,相互之间可以迁移和链接。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要有明确的界定,应该是漫无目的超越自己平时喜好来进行选择。当你储备的知识面越广阔,越容易融会贯通,让一些看上去没关系的事情,产生惊喜的链接,产生意外的结果。
方法论都是相通的,把握了知识的两个核心关键,今后面对知识的短期获取和长期积累方面,看得更加清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