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下午,陈春华校长带来了“一本写了十五年的书——过一种‘知行思’的生命华教育生活”主题讲座。陈校长分享了她在这十五年间,这本书是怎样一点点成型的,把自己这么多年领悟的一个生命的体验跟我们进行了一个回溯。
她说:“当一个老师要出一本自己的书好像是很遥远的事情,是很难以做到的事情,自己写的这些文字有谁愿意来读,不过是自己的一些自言自语,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就会羞于去说要出一本书,因为会把出书看成是很神圣很神圣的、和不可企及一件事情。“ “那个时候的写不是以出书为目的的写,而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
陈校长的这种想法其实是代表着大多数老师真实的想法,这就是一种职业认同、职业自信,这是我们大部分老师所缺乏的,特别是乡村教师。比如我在接触教育先走活动之前,每次培训也好,比较大型的会议也好,会不自觉地往后面,找一个角落坐,一来希望越少人关注越好,二来是怕被老师点名作分享,或者回答问题。这其实就是一种职业的自我认同,在我们的内心总会觉得不如别人,我们作为教师本身缺乏职业认同,那我们怎么教出有自信的学生呢?如陈校长所言:“对教育最好的期待就是我们培养的人有一个高度的自我认同。” 她在分享中提到了在自己生命成长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影响方式:“一个是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影响是最大的,第二个是阅读、写作、思考对自己的影响。”
她说:“写日记的方式,对每天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进行一人自我反思,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读,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写,这种思考,通过写作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果自己的思考不通过写作呈现出来,很多的灵感就会丢失,就不能形成自己的一种思想。”
读写是一个人最快、最没有门槛的成长方式,不关乎学历,不关乎物质条件,不关乎时间,最自由,最简单。但就是这样一种最简单、最自由的自我成长方式,却成为了我们教师最困难的。 “一个人写一辈子教案可能都不能成为名师,但是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是有可能成为名师的。”写是需要有思考的,有思考就有进步,不断地写,不断地思考,就会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新的灵感。
“你自己要成为自己生命中的光。”相信自己,接纳自己,认识自己,勇敢做自己。我们作为教师自己要有职业自信,自己成为自己生命中的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照亮我们的学生。
“信才会仰,相信文字的力量。”我自己的改变也是从阅读开始的,依旧记得当初读到钟杰老师的文章时的那种激动、带给我的那种触动,读钟杰老师的书带给我在班级管理上的改变,然后是接触到张文质老师的书籍,阅读张老师的著作让我认识到了之前面对生命时是多么的无知,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以全新的一个姿态去面对教育,去面对学生。
陈校长还跟我们分享了这本写了十五年的书的创作轨迹 。—— “一个理念主旨,生命化教育的思想;一条主线贯穿,迷恋人的成长;一个书写的起点,生命在场的行知思。”
张老师说,阅读某人的著作是最接近某人的途径,而陈校长阅读了张老师的著作后是真正发生了蜕变,真正做到了生命自觉,真正看到了一个个生命,关注每个人的成长,以生命在场的姿态去践行、去感知、去思考,这个时候灵感就会不断涌现。
这两年我阅读得最多的也是张老师的书,阅读张老师的书让自己有了思想的引领——教育是慢的艺术,让自己有了职业方向——做“四小老师”,让自己有了生命在场的行动——陪伴学生成长。有了这些“行知思”,我也尝试把自己的一些思考记录下来,慢慢写,慢慢思,我想或许有一天我也会拥有一本自己的生命之书的。
最后张老师说:“第一道的难关不是技术上的,是心理上的。你都不知道你写的有什么意义,你都不知道你的这些素材有什么价值,你都不知道你每天写下来的方向是不是错的,但是当你写到一定境界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皆可写,一切都是有价值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存在。写作最重要的三个价值,第一个价值,这就是我的生活;第二个价值,我能不能给别人以启迪;第三个价值,写作带给我什么。”
是的,勇敢迈出第一步,认真地去阅读,坚持地去思考,勇敢地去书写。每个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