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0752/5a29c606f8912104.jpg)
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不在状态,但是每天总是要找些事情做,乘坐地铁的零碎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引发的思考是怎样更好地去面对爱的人。我曾想,如果以前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现在的情况很可能会不一样。很多时候,不好的情绪会排山倒海的袭来。
1. 什么是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并不仅限于男女的爱情关系,无论是家庭、朋友、恋人,都可以算是亲密关系的一种。当然,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是能量最大、张力最强的,因此冲突也是最大,也最让人心碎的。
你的亲密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你的伴侣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三个重要的角色:
- 一面镜子,让你看见引发你关注的不舒服感;
- 一名老师,在你探寻真实自我的时候,激励与启发你;
- 一名“玩伴”,开启并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2. 想去控制对方是错误的开始
走得越近,问题越多,随着问题的浮现,权利斗争逐渐开始。
在权力斗争中,愤怒有三种表达方式:攻击,情绪抽离,被动攻击。
吵架时我们说的话和事情没有太大的关联,我们只是用言语来伤人,同时替自己的行为找个符合逻辑的借口而已。但是,言语攻击本身就是不合逻辑的,而只是用暴力来保护自己。所有攻击都是出于自卫。
责怪、批评与指责是人类防御机制的关键要素。责怪他人、批评他人行为、指责他人不愿改变,其实是一种轻而易举的手段,能够简单地利用道德批判,将自己提升到一个高于他人的位置,也使我们摆脱了自身的不安。然而,责怪、批评与指责的态度最终只会加强自我的受害者意识。受害者常感到无力、无助、无价值且无法自我满足。他们的防卫机制常常是自我否定,并将自己置于一个道德正确的位置。当我们坦然面对内在的受害情绪时,我们将有机会更具有意识地正视这份感觉,并了解这仅是一种感受,而非事实。责怪、批评与指责也终将不再发生。
我们对伴侣发怒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怒气能够麻痹我们心中的痛,压过所有的情绪,甚至能够麻痹身体的感觉。
第二,能让对方有罪恶感,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控制对方的行为。当有罪恶感时,人会很自然地因为可能被处罚而感到恐惧。人在恐惧时容易被操控。
3. 发现优点而不是缺点
写下初遇时,你在伴侣身上发现的所有优点,相处至今新发现的优点也加上去。然后,另外拿一张纸,把你现在在对方身上看到的缺点写下。把两张表放在一起,第一张表上列的每一项得十分,第二张表上列的则扣十分,看看你的亲密关系是正分还是负分。许多人在做了这个练习之后会惊讶地发现,虽然他们的亲密关系经历过许多困难或危机,但另一半的优点其实还是多于缺点的。只是他们忘了当初被伴侣吸引的原因,而只注意到对方不好的地方。
4. 压力、失望和愤恨
压力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你希望伴侣让你快乐,而让对方感到压力;另一方面,你自己也承受着压力,因为你也必须做对方要做的“一切”。
两个人都对彼此做过度的情绪索求,会在脆弱的亲密关系互动上,施加极大的压力。
如果对别人取悦我们的能力抱以太大的期望,那么失望将会是必然的结果。当把梦想寄托在别人身上时,我们会因为梦想即将成真而感到兴奋。但当现实的因素出现时,我们原本飞上云霄的心情,就一下子跌至谷底。
5. 过去的魅影
孩童的两大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若是这两大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我们会很痛苦,甚至严重到心碎的程度。
以前的经历,原生家庭成长背景,这些都会潜意识下影响我们的言行和情绪。过去的事虽然已被我们抛在身后,却如同魅影一般,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6. 伤痛
亲密关系中最大的问题便是我们面对痛苦的态度。每段亲密关系都会遇到困难,而每个问题的背后,都伴随着某种情绪的伤痛。就是这种伤痛,导致争吵、批评或互相指责。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却纵容自己任意发怒,这将会让两人的感情渐行渐远。也许一段时间之后,问题会消失,而我们又再次得到平静。但这样的平静,代价却是很大的,因为我们把伴侣拒于千里之外,深怕与他们亲近会造成更多痛苦。
我们本来应该用负责的态度来处理伤痛,却往往怪罪伴侣伤害我们。然后我们会尝试控制他们的行为,确保他们不会再犯。
7. 无条件的爱
诚心诚意地发誓将会无条件的爱,不论顺利或是艰难的时刻,都会尊重并仰慕她,不让痛苦阻挠我们的爱时,我感动得流下热泪。这些承诺是我真心真意想要遵守的。
8. 她/他的攻击
伴侣的攻击其实是求救信号。只有不快乐的、受了伤的人才会攻击别人。有时候,当伴侣使用言语攻击的时候,最好的响应方式就是感受并自行消化心中的不快,而不反击回去。同时,以同情、了解的态度来应对,用温柔的语调诉说真心的话,能收到惊人的效果——对方的攻击会转变为真诚的感觉分享。通常自行消化了自己的负面感觉后,冲突也就自然结束了,两人又会像度蜜月一样甜蜜。
如果你把痛苦怪罪在伴侣头上,不肯承认它是你自己的责任,你将会:
① 在冲突愈演愈烈时,你很可能招致对方猛烈反击;
② 因为伤害伴侣而有罪恶感;
③ 伤害到自己,因为你的伴侣事实上“就是你自己”。
但是,如果你在争吵时能停下来想一想,感受一下驱使你争吵的痛苦并接受它,你将会改变自己,也改变你的亲密关系。
9. 依附——束缚之索
在你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如果失去了父母的爱,那么你就会因为失去归属感而痛苦,并且觉得自己一定是不够好,才没有人爱。于是你就会放弃一大部分的自己,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你认为父母会喜欢的样子,而发展出一种不真实的结合关系,这就叫作依附。在你逃离这种束缚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真正地破除依附情结,你只是暂时地逃开而已。在和你所依赖的人(老板、权威人物、债主等)相处之后,你就会发现,你有时候会做出对自己并没有益处或是让你讨厌自己的事。但是你又不敢改变,因为怕被排斥。
身陷依附情结陷阱的人,往往很害怕失去那不实的安全感,而且其中一方会比另一方更不肯放手。
有依附情结的人,若依附的是父母,你会渐渐了解到,你和伴侣间的互动,跟小时候与父母的互动是一样的。你甚至会开始觉得自己就像跟父亲或母亲住在一起。
依附情结令人窒息的效果,在内省的阶段最明显。感到窒息的人会觉得没有自己的生活,而且很想责怪伴侣夺走了他的生活。如果这种情形发生在你身上,你要记得,现在发生的事只不过是旧事重演而已。想要破除依附情结,你并不需要逃离自己的亲密关系。如果你有觉知,也有意愿和决心要取回你曾经抛弃的那一部分自己,就能得到力量让依附情结造成的伤口愈合。
10. 内心的投射
我们所看到的每件事其实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我们怎么评论别人,就是我们怎么看待自己。如果我觉得别人太爱批评而讨厌他,就代表我讨厌自己爱批评的习性。也许这个例子很明显——批评别人太爱批评——但其他的意见也是一样的。我攻击别人的缺点,正是我在潜意识里攻击自己的缺点。很不幸的是,我通常都不能察觉到,其实自己就像是在照镜子。(实在太可惜了,因为我浪费了太多时间去羡慕那些有天分的人,却没有从他们身上看到我自己的天分。)
11. 亲密关系之旅随时可能来个大转弯
亲密关系之旅随时可能来个大转弯,跃入完全不同的知觉层次,而让我直达终点。这有点像是开着车依着路标往纽约市前进,突然,你的车变成了宇宙飞船飞向太空,穿越了黑洞,绕太阳一圈,飞过一百万光年的距离,然后降落在纽约市中心。这是我所能想到用来形容“启示”的经验最好的方法。从时间上来说,这个阶段是十分短暂的,但它对一个人的生命却会造成深远的影响。当你穿越了怀疑的迷雾,不再盲目而能看到自己的本质时,你就会得到“启示”。在你的生命中,随时都有可能得到启示,而你发现人生的目标已经达成了。
2019.10.26 14:45
上海 虹桥V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