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剽悍读书营读书
越想控制越失控,拥抱无常是希望

越想控制越失控,拥抱无常是希望

作者: moka莫卡 | 来源:发表于2018-06-29 12:07 被阅读49次

【20180629我在悦读】

阅读内容:

《亲密关系》

《反脆弱》

收获:

001 亲密关系可以是最治愈人的也可能对人造成最大的伤害,因为无论哪一段爱情,哪一段友情都充满了张力。


002 什么是脆弱。

不可预测事件越来越多导致整个世界的脆弱性越来越强。

举证:北京下一场大雨整个城市会陷入瘫痪,而很久以前不会这样。社会体系月来越复杂,人的控制越来越多。

003 反脆弱是在不确定当中获益,脆弱是在不确定当中受伤。目的是快乐地生活在不了解的世界里。

【我的思考】喜欢这样的思考。愉快生活下去的愿望

004 脆弱推手不断掌控世界,使世界朝着脆弱的方向走。

反脆弱过程中会出现过度补偿行为。

例证:

005 反脆弱的表现,事物应该更像猫(生命体)而不是洗衣机(机械体)。猫有9条命,洗衣机是被精确设计组装出来的机器,因果关系很清晰,只会被不断耗能直到坏的一天到来。生命体的因果关系模糊,由于复杂而无法进行计算,生命体能还能繁衍这是两条反脆弱的表现形式。机械体充满了计划,因果清晰,可以被计算,被预测出来,自身也无法进行繁衍。

006 机械体特性使事物呈现出观光化模式。

例证:教育体系的观光化。设置好什么时候学习什么。

反观光化模式的学习方法是漫步式,体现为师徒制。

为了追求稳定会最大可能地去保护系统,但事实上却消弱了系统的稳定性,反而走向不好,缺乏具有弹性的反应机制。但是波动性可能有机会从中获益,具有反脆弱性。

007 反脆弱性通过牺牲个体这样的低层级事物来进行自我更新迭代变得更好。

【我的思考】达尔文的生物优胜劣汰理论同样适用于整个世界的发展和推进。

008 医源性损伤缘于人爱过度干预的特性。对整个社会进行规划,使其变得被人类可控,变得可预测,其目的是为了追求稳定。但是事实上会带来医源性损伤。

例证:很多名人死于医生的过度敢于,迈克尔杰克逊。

正确的干预方式是:限制。

例证:不去亲自开车(过度干预),而是限速(适当干预)

【我的思考】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父母的过度干预,过度干预孩子的闲余时间去上各种课程。

009 如何提高反脆弱能力?

杠铃策略,减少不利事件带来痛苦。

例证:富裕的斯多葛学派塞内加,既拥有斯多葛学派的艰苦修炼,也拥有财富。

刘慈欣,一边在单位拿死工资上班过着稳定生活,一边进行写作创作。

010 掌握杠铃策略的反脆弱性的智慧。

01 在波动性,不对称性当中受益。少量的付出和可能收到的大量利益不成对比,进行各类试错。

例证:大自然孕育万物,淘汰不适合生存的。

02 可选择性。这个不行,我还有另外一个选择。

例证:孔子,儒商,王阳明,建功立业和个人修炼

哈弗、MBA的教育体系就是观光式教育,一切可预测(?)

中世纪在数学、物理上的大量发明来自于牧师和业余爱好者。

樊登不是卖房创业,在大学一边教书一边创业。

03 非线性是具有反脆弱事物的特性。

分散开来排成一条线的相同事物挨个作用所带来的结果/后果比这些相同事物的集合体所带来的冲击/结果要大得多。

例证:永远进行小剂量的健身不如进行几次大剂量的动作。

极端事件对事物造成的伤害比连续温和事件对事物造成的伤害。

04 凸性、凹性事件。

具有反脆弱性的凸性事件,底部是付出的成本,两边上扬的曲线是获得的利益。与之相反的凹性事件。

有火鸡事件,也有反火鸡事件 - 结论 you never know。

追求稳定(脆弱性)会连发生反火鸡事件的几率也错过。

保持事物的生物态,像只猫而不是机器/洗衣机/钟表(机械体)

011 预测未来靠否定法/排除法。通过把产品投入市场不断试错,不管收获的是好反馈还是不好的反馈,都能促使产品的不断更新迭代越来越好。

林迪效应,自然消亡的事物每增加一天就离消亡越近,李白的诗、诗经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了,由此判定它们还会存留下去。

【我的思考】我对反脆弱这本书提出的从不确定性中获利这个概念特别感兴趣,也有着不知名的开心,感觉生活更有希望了。不用再害怕条条框框,因为这些都是认为制造出来用来限制人而不是帮助人。我感到我不必要再被限制在这个条条框框里,而是可以有任何可能任何机会,它打开了我对生命的兴趣。


012 离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根源是,孩子觉得”父母都不再爱我了“”父母离婚都是我的错“,如果在离婚后父母能够做到一如既往地爱孩子,并且不给孩子造成额外的心理负担,是可以使孩子心里痛苦最小化的。

013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离婚?

01 婚姻头一年中婚姻满意度下降最快的群体,也就是婚前婚后的落差变大的群体。

02 婚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带到婚后的群体(比如价值观不合)

014 分手看似是一段关系的结果,但真正的分手在相处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其体现的特征是矛盾反覆、迂回曲折。

015 如何提升亲密质量的一些经过心理学研究证实有效的实践方法(而非心灵鸡汤想当然地胡扯):

01 牺牲和迁就的意愿,如做一些伴侣喜欢但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02 米开朗基罗现象 - 帮助伴侣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

03 容忍 - 不对对方的挑衅进行反应,而是建设性地做出回应

04 感恩 - 把注意伴侣的优点、对你的付出与关爱当成一项任务,每周与对方分享你最欣赏ta的事件/举动

05 一起玩乐

【我的思考】有了这些经过心理学研究证实而不是胡扯的有效方法,做这些尝试的意愿无形中变得主动而非被动,因为想着这样做的确会带来好的改变,能看到期望的效果。综合来看,这5点无一例外地指向一个核心思想 ”利他“,只有真心想着利他和付出而不求回报(当然是有度的),才会真正让关系继续下去。友谊也是如此,甚至亲情也是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大头的故事:以前一直把不确定与不安关联,原来还可以从中获利啊,确实瞬间充满希望的感觉🙂

本文标题:越想控制越失控,拥抱无常是希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mw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