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南方某报,当日推送一条新闻“孩子的作业需要家长签字么”。全文以例待证,从权利义务的划分角度得出,孩子知识教育归老师,孩子品德教育靠家长,如此分工,方能培养“好孩子”,而作业签字,则把知识教育甩给家长,实为老师的教不严,并且还给双职工家庭带来作业辅导的负担。再浏览广大网友评论,一时也是众说纷纭。我本着教育职业者的初心,想和大家谈谈,好孩子到底是怎么培养出来的,靠老师?靠家长?还是靠孩子自己?作业签字这个形式下面又到底有什么样的初心?
怎么样才能教出一个好孩子,首先我们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教育这件事情能不能被分工。 现代化社会之所以比传统社会有更高的生产效率,社会化大分工绝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才会有人专门去炒菜,有人专门去做配送,有人专门给两者间搭起平台。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真心方便又快捷。但教育这件事,能不能像外卖一样被切割划分,提高我们的教育效率呢? 答案一定是:否!
我们孩子的成长与他周围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其中每一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又与孩子与该环境接触的时间成正比。按照此规律不难看出,家庭教育的影响大于学校教育大于社会辅导机构的影响。令人诧异的是,为何孩子知识最大的获取源学校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呢?这需要我们考虑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哪些营养。如果把孩子比做一颗大树,那他需要土壤,这是他扎根的根本;需要养分,他才能成长;需要阳光雨露,他才能茁壮。家庭就是孩子的土壤,学校再怎么施肥也需要浸润到土壤里,才能传递给孩子啊。影响一个孩子最重要的因素便是习惯,而习惯最好的培养皿便是家庭。所以教育学上才一直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老师要求孩子按时高效的完成作业。这个要求里包含一个任务和一个习惯。任务是完成作业,习惯是按时高效。任务的对错次日可以由老师批改来检测,而习惯,只能由家长来帮助培养,因为只有父母直接参与了孩子课后作业完成这一过程。因此签字是一个形式,但这个形式是想让父母更多地去关注孩子,发现成长中的问题,在老师孩子和父母形成有针对性的沟通,培养好习惯。毕竟好习惯才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孩子学了忘不了,终身受益的能力。
因此父母别再抱怨签字烦啦,若真的做到有效督促,增加一个仪式感又有何麻烦,若真流于形式,签字也没有任何意义。为何不倒逼自己给孩子更好的陪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