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小脚
01
现在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能在团体里生存,说大家喜欢听的话,做大家喜欢做的事。
这在职场里很常见,特别是作为一个新人初入职场进入陌生的环境,为了能尽快和大家熟悉起来,会常常迎合那些所谓的”职场老人”,就怕得罪他们,而这些老人通常情况下都有自己的小团体。
所以,一旦得罪其中一个人,那么就很容易被群体孤立,因此心里真实的话不敢说,反对的意见也不敢提。
渐渐的,很多人怕做这个被大家孤立的“眼中钉,肉中刺”,棱角被磨平,激情被瓦解,变得中规中矩,最后自己却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就像是当初我们在大学里见到的那些拔尖的人,在学校里他们对自己有高要求,对专业知识求精探索,目的在于全面发展自己。
那时我们都以为,他们在出了社会以后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或在某领域里成绩斐然,甚至将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事迹具有传播性。
02
但最后发现,却只有很少部分人做到了,大多数人还是和很多的普通人一样,做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结婚生子,按部就班的生活一辈子。
但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上面所说的普通人并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只是和现在写的这个主题相关罢了。
所以这是为什么,不是因为他们自身没有能力,而是被所在的群体影响了,自身的独特性不被认同的时候,渐渐被同化。
变得不再追求创新,不再追求新意,最初立定的目标开始摇摆不定,也在不断的否定和怀疑自己,以至于最终变得平淡无奇。
正如建筑家保罗.谢菲尔德所说:“主流是一种强大的潮流,人在其中无法思考。”
但我们更应该在潮流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对自身发展有利的东西,强大自我。
03
苏珊.桑塔格说,人类社会中两个最主要的偏见,是用性别和年龄来给人贴上标签,粗暴的认为,男人就应该如何如何,女人就应该如何如何,年轻人就应该如何如何,老年人就应该如何如何。
所以现在很多人喜欢给别人贴标签,就像是“女孩工作得再好都不如嫁得好”,过了25岁还不结婚就成了大龄剩女,过了30只能找二婚的了。
这些也并没有所谓的依据,只不过是受过去传统思想的腐蚀和对女子本身的偏见带来的“认知”。
还更可怕的是,有很多父母也都这样觉得的,自己女儿如果过了30岁还不嫁人就是一件特别丢脸的事,甚至在亲戚朋友面前都抬不起头。
所以,很多人不堪父母或各方压力,在突然认识一个觉得还不错后,匆匆去选择步入婚姻的殿堂,根本不知到底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愿望还是别人的。
有的人选对了忍一辈子会过得不错,但更多的人觉得婚姻就是坟墓。结婚后反而没有一个人活得舒服自在。
也有想过反抗,但更害怕人言可畏舆论,也害怕父母的失望,即使很煎熬一辈子也要忍着。
正如看到过一句广告词是这样写的:你怎么对待自己,世界就怎么对待你。
04
生活都是自己找的,你正处在自身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其实正是你内在折射出来的。
所以,我们更应该先关注好自己的内在,才能再有能力改变外在环境。
在《人体的独特性》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这一切都证明了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
这个世界上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正如世界上找不到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个人都是唯一。
被社会认同的事固然有它的价值,但前提我们要清楚的知道或者去考虑这一点,我们在做之前和做之后的假设的结果都是什么,哪一个才是我们想要的。
也许有的人随大流会做得更好,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成功。但有的人做了之后却变得很迷茫,越来越否定自己,给自己设条条框框,最终却什么都没有得到,反而失去对自己的掌控。
所以,很多事情的本质我们自己才是最关键的,以自己出发,不盲从,不随波逐流,先审视自己,再分析局势,最终找准定位去做。
不要为了追求社会认同而做事,而事实证明很多被认同的事一开始都是不被认同的,一开始被所有人不理解,不被接受,最终时间会证明你会是对的。
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做对的事,保持你的独特性,正如说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和别人想的不一样。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