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心理
【志玲觉知生活109】:处理伤痛的时候也去看到自己有些饥渴的那个

【志玲觉知生活109】:处理伤痛的时候也去看到自己有些饥渴的那个

作者: 志玲觉知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8-09-28 23:08 被阅读0次

这一次,在导师班,克老师就需要作了更深一层的探索。

我们平时都在关注需要的是某个东西,或者透过什么来达到这个需要,都停留在头脑层面的需求,我们在谈论需求,却并没有进一步的去感受这份需求。

我们生而为人,最害怕的就是分离,宇宙当中就一个问题,就是分离,我们真实的状态是合一,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进入到了时间和空间,开始体验到的就是分离,是即兴分化,突然有了二元对立,我们合一的记忆还在,我们越多的认同身体,越多的就会认出自己有什么东西失去了。

【志玲觉知生活109】:处理伤痛的时候也去看到自己有些饥渴的那个需要

这样的感觉会让我们有饥渴感,需求不是一个概念,是一个驱动我们的力量,去找到我们需求的是什么,去把她找回来。

我们不知道到底失去的是什么,就到处去找,当我们有一种包含在内的感觉就会感觉更好一点。我们把这种需求投射到了被容纳,包括在内的感觉,把我融纳到你的空间,如果是被忽略的时候,就会感觉不舒服,肯定不是很舒服。

对重要性和归属感的需求是生活中很大的一个力量,而且充满了恐惧,而且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恐惧,不知道自己真的一直感受到那么重要,真正的归属,所以我们就被这个驱使转让,一定要做点什么。

同时也会有恐惧,无论我们需要的是谁,都会害怕对方,这个需求会持续不断的驱使我们。通常两件事情会发生,需求一点都没有被满足,感觉到完全的被拒绝了,第二个,似乎是需求被满足了,但是永远都不够。

所以我们总想在外面找一个这样的人来满足自己,想要一个特定的梦中情人,按照特定的方式对待自己。于是也不断的在失望中索取,或者是基于气馁的放弃。

当克老师不断的问学员,你想要什么?刚开始都会回答,要的什么东西,要什么人给你什么东西,其实这个不是你想要的,是你以为能够怎么样拿到你想要的。

我们都想从头脑层面去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没有真正的觉察到需要的本身。

需求是一个内在的力量,永远不会满足,当我们感受到了她,想把她填满,想去满足她,搞明白需求是什么,从哪里可以拿到她,怎么样去拿到她,不断的想去搞清楚怎么满足他。

当老师不断的问你想要什么的时候,我感受到内在有一个很大的空洞,需要填补圆满的空洞。停下来,什么都不做的时候就会感受到很慌。很难安下来。

【志玲觉知生活109】:处理伤痛的时候也去看到自己有些饥渴的那个需要

这也让我想起在生活中,需要不断的做很多事情,不断的去讨好别人,需要获得别人的认可。需要别人感觉好,害怕别人不满意,总是会把自己以为别人需要的东西给到别人。

我需要别人满意,需要别人认可,需要让别人觉得我是有用,有价值的,是可以帮助到别人,这一刻认可了,觉得重要了,下一刻又觉得不重要了。总是觉得不够,需要总是无法永远被满足。

这也是我从小的习得性模式,我总是会去讨好妈妈,因为我是家里的老三,弟弟最小的一定会受到重视,每一次吃的都会照顾到弟弟,每一次争吵也会在一句,他是弟弟要让着他中结束。

而作为老三的我,既不能向哥哥那样能做事,能帮上妈妈的忙,也不能像姐姐那么刻苦耐劳,如果我不做点什么,似乎我就是会被遗弃,成为不重要的那个。

因此我学会了乖巧,总是去讨巧,讨得爸爸妈妈的开心,逗她们开心是我最喜欢的事情,原来我需要她们开心,才能让自己感觉好一点,感觉安全一点,感觉不会被抛弃,被遗弃和被忽视。我总是有很多的笑话,总是那么的喜剧化,不惜 扮鬼脸,扮小丑,说笑话,细心入微的讨好,及时的满足她们。好像自己的感觉不重要,让她们满意比自己的感觉重要得多。会忽视自己的感受,甚至隔离自己的感受。完全不敢有自己的声音,也不敢任性的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说出自己的立场,总是会觉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还记得在我只有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喊我送毛巾到池塘边给他洗脸,而当时傻傻的我,正在拿桌子把草绳当皮筋跳,没有松紧,一踏上去桌子倒了,砸到了我的大脚趾,疼痛难忍,我还是强忍着痛,把毛巾送给爸爸,还记得爸爸不但没有看到我一瘸一拐的走,没有看到我受伤的脚,没有关心问我一下,反而是一阵责备,说我动作太慢。小小的我,就是为了不被批评,努力的去讨好,结果还是被批评了。内心的伤一直都在,不断的被强化,我是微不足道,不重要,渺小的信念。

在工作中也是这样,有时候为了做得更好一点,宁愿自己吃亏加班,也一定要做好,让领导放心,同时那时候领导也知道,什么事放我这里,基本会落实好,口碑不错。只是付出的就会是不一样的努力。再为难也不敢说什么,只是为了树立一个好形象,想做一个老好人。原来是那么的害怕被排除在外,不被接纳。也难怪在单位一个非专业人员在短短的时间可以被重用。

【志玲觉知生活109】:处理伤痛的时候也去看到自己有些饥渴的那个需要

还有一次,也是在爸爸面前,我的手受伤了,因为爸爸坐在面前,我让手流血,也不告诉爸爸,不敢让他知道,害怕他劈头盖脸的批评指责,强忍着继续做事,直到姐姐看到了,才带我去包扎伤口。

原来我作为人类的体验就是要体验这样的伤痛,就是害怕被抛弃,被嫌弃,被排除在外,基于这个需求,我会不断的做很多的事情去讨好,不给别人添麻烦,去讨好每一个人,想让每一个人都满意。让每一个人都认可我,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关注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会不惜一切的去付出。完全忽视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感觉早已经麻木了,只剩下习惯性的模式,和限制性的信念。

直到有一天,有人对着我说,你讨好也得不到好,直到有一天,在团队里被攻击,我还试图捂住伤口,告诉她我没事。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重复固有的模式,一直在不断的强化这些信念。直到我真的想停下来,我可不可以不要讨好,我可不可以就是这么糟糕,就是这么没有人要,就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没有人会一直陪着我,不管是生离还是死别,我就是孤单的,就是要体验孤单,体验不被需要和认可。生下来是一个,死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没有人可以一直陪在身边,对我再好的人,也会无力以回头,也会撒手不管 。这就是我的功课。这就是我需要体验的。

接受,觉知,欣赏,原来这就是我作为人类的体验,原来是那么完美的设计出来,所有的发生,就是为了支持我醒来,支持我认出自己究竟是谁。

没有觉知,没有接受的时候,伴随的就只是无意识,沉溺,强迫和固着,上瘾。接受让我们成长,拒绝让我们受苦。不管发生什么,有且只有两种选择,我是接受呢?还是拒绝呢?

是继续的做很多事情,用很多故事去继续喂养这些信念,还是真的去感受那内在真真实实的觉得有空洞,觉得不圆满,觉得很心慌的感觉,在心慌中安下来,在痛中安下来,觉知会支持着我们永远可以走得更远。

除非自己有某个需要,否则你是不可能受伤的,除非你在某人那里有自己的需要,要不然你不会受伤,在面对伤痛的时候也去认得出那个需要。只要那个需要还在,只要抓着这个需要,就会受伤,一遍一遍的受伤,如果不去觉察那个需要本身,不断的处理伤痛的话,我们真的会不断的处理伤痛。处理伤痛的时候也去看到这个需要。我们不断的把故事看成是伤痛的原因,因为这个发生了,所以我受伤了,但是我们可以再觉察深多一点,比信念更深,在本质的边缘,在信念之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志玲觉知生活109】:处理伤痛的时候也去看到自己有些饥渴的那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bm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