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云:“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眼界,指的就是物质界,指的就是一切有形有相的事物,物质界也被称为物质相;
意识界,指的就是我们的意识、念头和分别,包括所谓的低维与高维、低次元与高次元,意识界也被称为意识相。
不仅是《心经》,就是全部佛学的核心,都是认为物质界和意识界的源头与本体就是空性。
物质界与意识界的最大特点就是无常、就是变化、就是生灭。而空性则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本自具足、本不动摇、本自清净、能生万法。
佛学认为,不仅烦恼的本体是空性,快乐的本体也是空性,所以觉者既不会排斥烦恼也不会追求快乐,烦恼与快乐都是意识相,都是无常,皆不可得。
不仅感觉不好的本体是空性,感觉好的本体也是空性,所以觉者既不排斥感觉不好也不会追求感觉好,感觉不好与感觉好都是意识相,都是无常,皆不可得。
不仅匮乏的本体是空性,富足的本体也是空性,所以觉者既不会排斥匮乏也不会追求富足,匮乏与富足都是意识相,都是无常,皆不可得。
不仅低能量的本体是空性,高能量的本体也是空性,所以觉者既不会排斥低能量也不会追求高能量,低能量与高能量都是意识相,都是无常,皆不可得。
不仅低维的本体是空性,高维的本体也是空性,所以觉者既不会排斥低维也不会追求高维,低维与高维都是意识相,都是无常,皆不可得。
不仅躁动的本体是空性,安静的本体也是空性,所以觉者既不会排斥躁动也不会追求安静,躁动与安静都是意识相,都是无常,皆不可得。
不仅束缚的本体是空性,自由的本体也是空性,所以觉者既不会排斥束缚也不会追求自由,束缚与自由都是意识相,都是无常,皆不可得。
包括痛苦与幸福、包括低次元与高次元、包括境界、功能与神通,包括觉醒与迷失,包括智慧与愚痴,包括凡夫与成佛,包括天堂与地狱......
这一切都是意识界,都是意识相,都是二元世界的无常法,其本体都是空性,毕竟无所失,毕竟无所得。
正如《心经》所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因此,我们只有了悟空性,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彻底从二元世界的对立中解脱出来,“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