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4亿人,除了小婴儿,人人都要吃菜。
在我们的卖菜之路上,不止社区团购,还有好几支来路不同的兵马都在埋伏你。
我们一起看看来自每日优鲜的创始人徐正,他在湖畔大学,分享了自己对创业和生鲜电商这个行业的思考。
国内的生鲜电商市场竞争很激烈,但战火烧了四五年之后,逐渐有两位选手证明了生存能力,抢占了行业里的班长和学霸地位。
一个是背靠阿里、家大业大的盒马鲜生,另一个是腾讯投资、打法独特的每日优鲜。
每日优鲜这个生鲜电商平台2014年创立,五六年来已经拿过9轮融资,投过它的机构有高盛中国、腾讯、老虎、中金资本,都是一线的投资机构,它们先后给每日优鲜投了9亿美元,等于用一大笔钱,表达了对每日优鲜选择的前置仓经营模式,和内部管理模式的认可。
换句话说,这些资本在赌的是,哪一种做生鲜电商的模式和路径,是我们这种普通大众,在未来十年里的主流买菜方式。
徐正的这个分享场合是湖畔大学,当时在座听众都是跟他同样有创业体感的创业者,所以他更多是讲理念,点到为止,没有举出大量的案例细节。
我想重点跟你分享的是,徐正在演讲里解释了,为什么每日优鲜要选择前置仓的模式来做生鲜电商。
他说,这个选择是经过了终局思考,也经过了翔实的数据推算的。
什么是前置仓?
简单来说,就是电商把仓库设在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可能离你办公室近,也可能离你家近。
用户在线上下单后,电商能够在最短的距离和时间内把货送给你。
中国的电商行业从2005年算起爆发了也有15年了,但生鲜电商一直是个没有被啃下来的市场,这个市场每年4万亿的规模,但这些年各路兵马各种尝试,也始终没能跑出一个公认可行的模式来。
原因是,生鲜的「鲜」字背后,藏着比常规电商高10倍的物流成本,和将近50%的产品损耗!
跑了这么多年,整个行业都同意的大方向是,要线上线下相融合,把仓库或者店,设在用户距离3公里之内,要确保用户下单后30分钟到2小时内能够送达。
这是目前最好的,解决耗损和成本的办法。
但是具体在3公里范围内,到底应该做店,还是做仓?
选择就不一样了。
盒马鲜生选择了做店,同时用店来兼做电商配送的仓库;而每日优鲜则选择了只做前置仓,不提供到店零售,只做线上订单的配送。
徐正说,每日优鲜选择只做前置仓,终局思考是这样的:
十年后,生鲜行业肯定还是多业态并存,不可能一种业态垄断整个行业。
但在其中,有的业态会成为人群的主流业态,大约占用户购买频次的1/2,另外的1/2的买菜需求,用户也会分散到其他场景去购买,但其他这些场景,都不是主流业态。
所以,每日优鲜关心的问题就简单了,它关心:哪种业态会是十年后占1/2的主流业态?而徐正的答案就是配送。
那为什么会是配送里的前置仓配送呢?
徐正说,因为前置仓模式现在就能赚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好赚钱。
——徐正这句话说得是有底气的,因为每日优鲜在2019年底就全面盈利了,这在整个业内都是罕见事件,在这之前,生鲜行业里的玩家们都是在赔钱抢市场,时不时就会爆出哪个创业公司,资金链断裂的消息。
生鲜电商行业赚钱的关键,不是提高产品的溢价,而是降低经营成本!
在生鲜行业,成本主要是租金、人工和损耗,哪家在这三个指标低,谁的交易成本就最低。
刚好,在徐正看来前置仓在这三个指标上都能把成本做低。
先说租金。前置仓有2大好处,坪效高和房租低。为什么坪效高?因为前置仓不用门店零售,不需要设置公共的双向过道,还可以把货架空间堆到最高。所以一个300平的前置仓,空间利用率相当于一个同样面积的社区超市的3倍。
那为什么房租低呢?原因是,如果开超市或者小店,一般要选择人流量大的阳面店铺,而前置仓反正是送货为主,可以选择人流量少的阴面店铺,阴面店铺租金便宜,这样一来,同样面积的店铺,租金多的能差出3倍来。
单平米租金差3倍,再加上前面说的坪效差3倍,租金成本就差出了9倍。
再看人工。超市和小店的是物理货架,需要专门设置理货员这个工种,因为你货架上的货品会被顾客翻乱,理货员需要不断整理这些被翻乱的货品。
而前置仓里没有顾客来门店自选货品,就不需要理货员,省了人工。前置仓的货架其实是数字货架,都在App上了,用户一样可以在手机上逛和买,数字化的货架能提高20%的营收。
第三看损耗。用户在线下门店自选菜品的时候,损耗极高。这个我们肯定也有过体会,老王想买一颗白菜,先把外面三片叶子掰掉再去称重。这三片白菜叶子就是损耗。
而前置仓,是把所有的商品在中心仓分捡完、包装好以后,给到用户、给到门店。不用选,没损耗。
徐正说,这三件事情一做,每日优鲜就能比别人便宜,就能赢!
徐正这话除了分享经验,其实还有别的意味。他其实反驳了盒马鲜生的CEO侯毅在过去一年里,一再强调的观点:前置仓是个伪命题。
我们前面说过,生鲜电商行业跑到今天,大家都建立了「应该距离用户不超过3公里」这个共识。但大多数创业公司建立了共识也来不及了,已经被淘汰出局了。剩下来的,就是每日优鲜和盒马鲜生这两位不同流派的优秀选手。
在这个共识之下,每日优鲜和盒马鲜生又是两位打法针锋相对的选手。每日优鲜选的是只建前置仓来做单纯配送,盒马鲜生选的是店仓一体,也做零售也做配送。
在2020年以前,盒马鲜生其实也试过前置仓模式,盒马深入社区的前置仓业务叫做盒马小站,在全国有过80多个。
当时亲自操盘盒马小站业务的,就是盒马鲜生的CEO侯毅。但侯毅在2019年底公开说,前置仓模式是个伪命题。
他的理由也有三个。
第一,前置仓的仓位有限,商品类目和数量有限,客单价上不去。
第二,用户在手机下单买菜的高峰时间集中在晚上6点左右,这就导致,前置仓备货太多,18点以后会损耗率巨大。如果备货不够,18点之后又会缺货率巨大。不管是缺货还是损耗,都是很差的结果。
而如果是仓库+门店,那么不同场景搭配起来就更灵活,也更容易做货品的全周期管理。
第三,前置仓的毛利率没有保证。
前置仓模式的生鲜平台,卖的大多是又便宜又初级的农产品,比起农贸菜市场其实没什么区别,而且还比菜市场模式多了几项成本:包装材料、人工工资还有配送。
那么,想在生鲜的整个流通链路里挤出剩余价值来,要么对链路下手,要么对商品下手。要是都挤不出来,那就说明前置仓并没能重构出新的价值链。
这是侯毅否定前置仓的三个理由。
我个人认为侯毅不是拉自家踩对手,这其实也是在复盘他自己操盘盒马小站的泣血教训。
到了今年3月份,侯毅更是进一步表示,要彻底取消盒马的前置仓模式,并且要用一种叫盒马mini的小型门店,来深入到社区里,来完成盒马的生鲜销售网络布局。
我看到有个数据说,上海中海环宇荟的第一家盒马mini店,业态成本只有一家盒马鲜生大店的十分之一,坪效则为普通社区超市和前置仓的4倍多,它的运营数据、客户留存也远远超过以前只做前置仓的盒马小站!
那么到底谁在最后会赢得我们的菜篮子呢?不知道,这件事值得慢慢看。
我以前是只用盒马鲜生的,没有用过每日优鲜,但读到徐正的思考之后,我打算也下载一个每日优鲜来试试。还是那句话,消费市场的关键战役,咱们作为观察者应该在场。
你买生鲜有什么使用偏好么?类似每日优鲜和盒马的策略之争,带给我们在社区生活超市经营策略上哪些思考!
另外,徐正的分享让我想起了以前我们聊过的一个词——「人才红利」。人才红利,其实已经在卖菜这个最传统最落后的行业里显现了。这个也是商业给我们的未来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