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康德的贡献和问题(四)中

康德的贡献和问题(四)中

作者: 当初就不该下山 | 来源:发表于2020-03-21 18:43 被阅读0次

《西方哲学史》笔记和思考

理性思想的结构(中)

现象实在和本体实在

康德批判哲学的一个主要方面在于,他坚持认为人类知识永远被限制在它自己的范围内。这一限制有两种形式。首先,知识被限制于经验世界。其次。我们的知识被自己的知觉能力和组织经验原材料的思想方式所限制。

故而,康德相信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并不是最终的实在,或者不是世界本身。康德区分了现象实在本体实在

现象实在即指我们所能经验到和观察到的世界。

本体实在即指纯粹理性的实在,也即物体本身原来的样子。

由于我们每个人受心灵的限制,也即戴着有色眼镜,故我们所认识的世界都是感性的对象,而非纯粹理性的实在。在(三)上的时候,我们就提到康德说知识始于经验,而非源于经验,这是因为知识是心灵对经验的整理产生的,而经验是我们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获得的。这些表述,都已经表明了在我们的认识之外,存在着客观的、真正的世界本体。我们的经验,无疑来源于物自体世界

康德认为物自体的概念并没有增加我们的知识,而只是提醒我们知识的界限。

【这里,关于费希特的那两个质疑,即说某个东西存在而我们对之一无所知,这怎么可能呢?当我们说一个东西存在时,我们不是已经知道了关于它的某些事了吗?笔者发现其实这是两个不一样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前者,从对康德的学习中,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我们能够推断出我们带着的有色眼镜的存在,只是我们很难推测出有色眼镜本身是什么颜色的。也就是说我们能够推断出有色眼镜存在,但是我们对它之甚少。关于费希特的后一个问题,才应该是对康德最有攻击力的。如果把费希特的“东西”和“存在”换成“概念”,笔者认为对康德的攻击将会更深入。当我们谈论康德所谓的“先验的思想范畴”时,要么“时间”和“空间”就是包含了我们早已学习和经验的概念含义,要么就是空洞无物。

作为调节性理念的纯粹理性的先验理念

除了本体领域这一一般概念之外,康德认为还有三个调节性理念是我们倾向于加以思考的,它们引导我们超越感性经验。这些调节性理念是自我、宇宙和上帝

这些理念首先是先验的,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经验到它们,我们的经验中也没有相应的对象。

我们对它们的认识,可以称之为是通过纯粹理性单独产生的。【这里开始出现纯粹理性的描述,从斯通普夫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物自体、自我、宇宙、上帝都是由纯粹理性产生的,但至于纯粹理性究竟是什么,我还不清楚,至少在斯通普夫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与感性的经验相对的,或许是一种不涉及经验的理性分析,不知道其与休谟所言的观念知识中的理性的区别是什么】

同时,它们也是被经验所激发的:我们在对我们的经验完成一个综合的尝试中思考到这些理念。

“自我”,又称“思考着的本质”、“灵魂”,其意义在于纯粹理性能够借助“自我”,将我们所意识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综合成一个统一体,这一过程的完成标志就是“自我”理念的形成。

“宇宙”理念的作用在于,纯粹理性能够通过形成宇宙理念,产生经验中的诸多事件的综合。这意味着人对物理世界进行概括的可能。

“上帝”理念是一个假定,意味着宇宙中所有事物或者序列联系的那个唯一的原因。

显然我们看到,在康德那里,这些调节性的先验理念是没有对象的。

斯通普夫认为,康德的这些调节性的理念,就是其试图调和独断的理性主义和怀疑的经验主义的例子。

康德同意经验主义者的“我们不能拥有关于超越经验实在的知识”。故而这些先验理念不过是调节性的,我们也不能充分认识这些理念,也不能认识这些理念背后的实在。【问题在于这些理念背后真的有实在吗?】这些理念的作用是提供了一个限度,在这个限度内,理性主义所讨论的那些主题依然是有效的。

【笔者在此处的疑惑在于,这些调节性的先验理念和思想范畴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思想范畴是我们戴的有色眼镜,这些先验理念是什么呢?前述其能够引导我们超越感性经验,也就是其能够提醒我们有色眼镜的存在,这些调节性的先验理念又是由纯粹理性产生的。但纯粹理性又是由什么产生的呢?

康德认为,以前的理性主义者错误的将先验理念当作有关现实存在的观念(事物?)来进行处理。康德如此写道:

作为一个对象而绝对地给予我的理性的东西与仅仅作为观念中的对象而给予我的理性的东西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在前一种情况下,我们的概念被用来规定(超验的)对象;在后一种情况下,只有一个图式,不对应于任何直接被给予的对象,甚至一个假定的对象,它只是使我们能够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将其他对象在其系统统一中呈现给我们自己。

相关文章

  • 康德的贡献和问题(四)中

    《西方哲学史》笔记和思考 理性思想的结构(中) 现象实在和本体实在 康德批判哲学的一个主要方面在于,他坚持认为人类...

  • 康德的贡献和问题(四)下

    《西方哲学史》笔记和思考 理性思想的结构(下) 二律背反和理性的限度 这一小节的标题是二律背反和理性的限度,但关键...

  • 康德的贡献和问题(四)上

    《西方哲学史》笔记和思考 理性思想的结构(上) 如果说前一篇是对判断力的批判,那么这一章就是对纯粹理性的批判。 康...

  • 康德的贡献和问题(一)

    《西方哲学史》笔记和思考 康德的生平就不介绍了,值得说的是他在哥尼斯堡大学上学时,他的导师克努真受到了沃尔夫-莱布...

  • 康德的贡献和问题(三)上

    《西方哲学史》笔记和思考 康德的批判哲学和他的哥白尼革命(上) 我的笔记没有完全按照斯通普夫的《西方哲学史》的编排...

  • 读《纯粹理性批判》——简析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的内容和意义

    简析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的内容和意义 摘要:康德把自己在哲学上的贡献称为“哥白尼式革命”,这反映出康德对于哲学认...

  • 康德

    康德是个怎样的人呢? 哲学史上讲的康德吗?别人写的传记中的康德吗?传说故事里的康德吗?康德著作中的康德吗?恐怕也是...

  • 关于哲学

    从莱布尼茨到康德,再到胡塞尔(海德格尔也有些贡献),西方哲学开始对接东方文化,知识(分析的,注重局部的)和智慧(直...

  • 康德和四川女人

    康德和四川女人 康德着手写《实践理性批判》时已经57周岁,但他仍然坚持了九年,完成“三大批判”,这时他已经66岁了...

  • 监控思想的监护人

    在上一节的内容中,康德定义了“启蒙”的本质,即启蒙在于追求个人做理性判断的自由。对于康德来说,大众存在的问题并不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康德的贡献和问题(四)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hu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