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好吃,但是不怎么好种,打小时候起,很少吃西瓜,因为那个时候家里穷,也没有看到有西瓜卖的。
直到自己成年以后,有一年家里建房子了,实在拿不出钱来买西瓜,最后去买了一个五六斤和小西瓜解馋,就觉得西瓜真的甜,真的好吃。
后来不想出去打工在家种起了西瓜,那个时候是看书才会的,农村里会种西瓜的人真的没有。每一步都是照着书上做的,从育苗到栽种,从管理到收获,不可谓不用心。
每天只要天亮了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地里的苗长势,因为想着要提前上市,所以是用的小拱棚栽种的,村里人都跑来看新鲜,因为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种西瓜的。
纷纷把手伸到拱棚内感受拱棚内的温度,看着西瓜苗一天一天的长大,最怕的就是下雨天,因为要、压实,要不然就会被 风吹翻了拱棚,也会吹坏了西瓜苗。
在农历三月份的时候,天气变化很快的,温度高的时候要可以穿纱,气温下降的时候要穿棉衣。小小的瓜苗也一样也要保护好,不会的话,就不会好好地长大。
天气晴好的时候,又要掀开拱棚,不然的话棚内温度过高影响瓜苗生长,要及时地保温和通风。
种西瓜的过程大约要三个月多一点,从种子到要长蔓大约要四十几天,长蔓的话大约十五天,从结瓜到成熟大约三十天就够了,如果太熟就不好吃了,如果太生也不好吃,这东西跟光照有关系,还跟肥力有关系,有了这两占煌保障,基本上就能长到好瓜了。
等到天气稳定了,气温也上来了,西瓜的藤蔓也已经长出来了,那时基本不用盖拱棚了,等到西瓜坐果了,也就不用盖棚了。
过了几天西瓜就长到鸡蛋那么大了,这个时候就要追肥了,如果肥水得当,西瓜就会长得特别快了。
种出来了还不愁,怎么把西瓜卖出去,是一件令人发愁 的事情,因为从来没有卖过东西,不知道怎么去买。
当初借了个板车,夫妻两个人拉着西瓜到隔壁村上去卖西瓜,就只知道拉着走,也不知道喊叫,还好有个认识的人,说你们这是干 什么,卖西瓜很丢人的样子,怎么卖西瓜吗。
只好硬着头皮喊起来了。当时乡下还真的没有西瓜,连镇上都没有,那时家里到镇上在修路,板车拉起来特别费力,没有办法,种了要把他们卖出去换钱。
就算是自己种的西瓜,也是舍不得吃,因为要卖一块钱一斤,也就是自己定的价,因为镇上都没有西瓜。
卖到后来,是看到人多的地方就多喊叫,脸皮也越来越厚了,也是被逼出来的。
人们都是图尝个鲜,有钱的人也不还价,反正吃了的人都说好吃,用的是农家肥。也没有用过农药。
等到第二年,因为有了一点经验,也就多种了一些,因为种的时节有些晚了,因为育苗不怎么成功,种 的晚了,上市也就晚了,就卖不上那么高的价钱了,反正种的也多些,第二年是想吃就吃了,反正西瓜也不值什么钱。
而且拉秧的瓜太小,不怎么好卖,另外也要赶时节,栽晚稻。所以有些不成熟的小瓜也就摘回来了。
家里地上堆的到处都是西瓜,反正是天天有的吃。
也陆续种了几年,但是后来,成本啥的都增高了,种这点东西已经养不活一家人了,只好又出来打工了。
而今吃西瓜虽然是买来吃的,但是也不会像从前那样了,已经不种田好多年了,那些美好的记忆已经留在了心里和脑海里了,这一辈子吃的苦,受的累,都历历在目,仿佛是在昨天一般。
汗水和甜蜜都是共存的,所有的辛苦都化成了今天的垫脚石,每一步都走的那么艰辛,又是那么的坚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