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记录的习惯,每一天。我叫它“随感”,其实就是日记。可我偏偏不喜欢“日记”这个字眼,算我的执念。我总觉得,“日记”,看起来,听起来,似乎都带着不情不愿的意味。
快到一个月的结束了,翻了翻这个月的随感。
发现了9月7号那天的:
我看到一个年老的老师站在讲台前,一个人表演。
有猫,所有的人都看猫,我看老师,满头白发的老师,有些可怜。
那天,老师照常讲课,照常大家各忙各的,几乎没有人抬头。
突然,讲台后面转出一只小猫,橘黄花色,小小的。细声声地叫着。
大家都把头抬起来了,看那只猫。
有一位同学把它抱出去了,因为它一直叫。
然而门没有关严,它又跑进来了。
有同学把自己的饼干拿出来,还有的做一个小盒,好让它喝水。
大家充满爱怜地看着它吃它喝,像慈母一般。
老师还要讲课。
老师继续讲课了,他站在讲台上。
他是我很敬重的一位老师。大学里老师有很多,各有各的风格,有的尽职尽责,有的专心搞科研。这位老师,他五十多岁了,满头白发。他的每一堂课,都手舞足蹈地,很卖力的。
他兴致冲冲地继续讲课,同学们都看那猫,站起来,偏过头要拍照,发朋友圈。
我特地看了一眼,当时,当时,没有一个人看老师,听他讲课。
我觉得有些可怜。
老师很可怜,五十多岁的人了,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地,卖力地讲课,然而没有人听。
学生也很可怜,他们,不,我们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呢?是这样浑浑噩噩,因为一只猫而兴奋不已吗?熬过了这四年,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社会也很可怜吧,我猜。指望着大学生有所成就吗?的确,重任要落在身上,只是这样,这样的,真的可以吗?
尼采说,“唯有戏子才能引起群众巨大的兴奋。”
图片来自网络“抖音”“网红”“出道”……看到的,听到的,不能太多太多。
9月7号的那只猫,算一个“网红”吧,刷爆了朋友圈。
我不知道尼采怀了多少的“恨铁不成钢”,甚至,嘲讽写下这句话,我在网上查,有解释说“是说群众们只对那些毫无意义的娱乐感兴趣。”
我觉得好像有道理,又好像不是完全有道理。
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但我觉得出了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