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有以前关注我的朋友问我:为什么开始写《琅琊榜》系列?之前的文章给人很多坚持的力量,怎么笔锋转得这么快?其实,坚持写作以来,大半年的时间,我一直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过程中虽然有过迷惘、喜悦、失望,但是写作的脚步却从不曾停下,最初的定位也未曾动摇,只不过是承载的方式有所转变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jpg我不想再煮“假鸡汤”
写作,是个积累的过程,需要大量的阅历做基础。阅,就是阅读;历就是经历。没有大量的阅读和实践经历,根本写不出好文章。
像鸡汤类和干货类文章,所举的事例最起码要真实,才能支撑文章的观点,让读者信服。最初写作时,肚子里有一堆话要说,身边有大量的事例可用,写起来当然得心应手。但是日更,是一个持续输出的过程,如果不断输出,而输入又跟不上的话,很容易就掏空了自己。
因为职业的关系,身边可用的事例很单一。而且孩子尚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陪伴,闲下来的时间又想多读点书提升自己,于是,当我坚持日更半年后,突然发现自己已没有东西可写。
朋友支招说,其实事例可以真真假假,现在很多作者写文章都是这样。可我很快就发现,仅凭想象杜撰出来的例子,浅薄可笑,漏洞百出,写出来的文字就像华丽的锦缎,没有生活的温度,根本不能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更何况,既然文章是给人力量,连事例都是编的,如何激励他人?这样写下去,恐怕我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沽名钓誉之徒了。这不是我写作的初衷。
图片来自网络.jpg突然间的自我
《琅琊榜》是在去年春节的时候看的。那个时候,每天晚上,等孩子睡了,抓紧时间在网上看一会儿。小说是最近无意间在网上读了一章,感觉文笔优美,描写细腻,实在不错。于是立刻从当当上买回来一套纸质的书籍。
跌宕起伏的情节,妙笔生花的文字,引人取胜的构思,尤其是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烘托和生动形象的武功场面的描写,让我很难相信这是出自一位女作家之手。
我写作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去年冬天,那时我在起点上注册了账号,打算写网文小说。每天更新2000字,才写了一个多星期就搁笔了。生硬的描述,直白的语言,我深深感到积累的匮乏。
从那时起,我开始读书,下载了领读软件,每周读完一本。今年春天,我尝试写短文,投稿,但都杳无音讯。幸运的是,有一个网站编辑很好,经常指点我,给我指出文章的逻辑错误和选题的偏差。再后来,我遇到了简书,简书上很多过来人介绍写作经验非常有帮助,于是,我开始跟他们学习,坚持日更,开了微信公众号,进驻了今日头条。
回首这段时间的写作,进步良多。此时读《琅琊榜》小说,我开始尝试从作者的角度去看,推出这个系列,就是为了从人物、构思等多个角度去思索小说的写法。我毕竟不是科班出身,仅凭一腔热血很难写出好的作品。把经典不断拆开、重组、反思,也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法。
图片来自网络.jpg正能量始终如一
有读者评论说我这个系列弘扬的都是正能量。其实,从最初我给自己定位正能量之后,虽然表现形式一直在变,但主旋律始终没有改变。
我不喜欢媚俗,也不想写什么毒辣鸡汤,更不愿意去跟风揭露人性的丑陋。这不是什么清高自持,而是从骨子里的抵触。
前段时间咪蒙的文章《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去哭》受到很多人的攻击,说咪蒙三观不正。说实话,我也关注她,常常看她的文章,但我从来不觉得她三观不正,反而觉得她弘扬了很多正能量。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篇,我并没有觉得她把职场描写得有多恶毒,在我看来,她只是强调新人不要挑三拣四,不要觉得让你拿外卖就是小看你。小事不做,大事做不了,这样的人永远也进步不了。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肯放低身段,就能学到东西。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的脑子里、眼睛里都是正能量,所以我看到的就是正能量。这深深影响了我的写作。
《琅琊榜》系列文章,弘扬的观点,还是我之前的观点:在婚姻、育儿、追梦的路上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我只是把之前文章中身边人的例子替换成了《琅琊榜》里众所周知的故事而已。
今后我的文章着重推出三个系列:我与职场共成长、我与婚姻共成长和我与儿子共成长。我的想法就是,不断从书中、人生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我,不断遇见自我。
写完《琅琊榜》系列之后,也许还会解读其它优秀的小说。至于琅琊榜系列什么时候写完,我只能说,这个嘛……小说我还在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