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舌尖上的鱼味

舌尖上的鱼味

作者: 倪金诗章 | 来源:发表于2020-06-15 07:34 被阅读0次

          舌尖上的鱼味香!离开家乡近几十年了,无论走到哪里,家乡的那缕情思总是萦绕在心头,尤其是以鱼为中心的家乡美食是抹不去的记忆。每到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那份记忆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也许这就是乡愁。

        我的家乡是乐清湾城市,是著名的海鲜的策源地,也是虹桥镇蒲屿古城之乡,它位于虹桥镇海麓,自古以来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还是我国文化的交流汇聚古镇地。海上鱼家!蒲屿人文荟萃,物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饮食众多。由于这里山清水秀,近山靠海,人们出海,喜欢养鱼、钓鱼,烹饪出各种不同类型的鱼类品种,如红烧、清蒸等,但在我的记忆中,还是那三种与众不同的鱼糕、鱼面、鱼丸最能代表舌尖上的鱼香味。

    《食鱼记》

    渔夫笑傲上归舟,食肉毋庸取日谋。

    东海带鱼锅里放,手持春酒献还酬。

         古城鱼糕被当地人称作肉糕,是由本地特产鲢鱼肉、土猪肉以及红薯粉经过精心烹制而成。入口滑爽,油而不腻,吃鱼不见鱼,吃肉不见肉,为鄂东名菜。古城鱼糕由来已久,相传1000多年前,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周游列国,路经古城时饥寒交迫,白果(当地一地名)有村妇以鱼肉、土猪肉和红薯粉和成羹后,再蒸熟切块,出笼后清香扑鼻,孔子师徒吃后赞不绝口,遂成为了古城的传统美食。在古城,只要办酒席必有鱼糕,无鱼糕不成席,由此可见,被家乡人称为肉糕的食品,已经成为古城饮食文化的代名词,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鱼丸面在我们当地叫做奎鱼、垂鱼,制作原料与肉糕相同,由当地的鲢鱼肉、土猪肉、红薯粉等和成面团后再用擀面杖擀成薄皮,然后卷成圆柱形,上蒸笼蒸熟再拿出来放凉后切成片,晒干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鱼面了。麻城鱼面,美味可口,可煮、可炸、可炒,也可涮火锅,烹饪方式多种多样,但我最喜欢和母鸡一起煨汤,那味道真是鲜美叫绝。

    鱼丸,(虹川旧事)学法鱼丸!作为一道经常出现在饭桌上的佳肴,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尽管各地都有不同的鱼丸上市,但家乡的这种鱼丸不仅洁白如瓷,而且口感非常有弹性。其实鱼丸的弹性与所选鱼的新鲜度及肉类、淀粉的真假有关,鱼越新鲜,鱼丸的弹性越好,它的鲜美正好说明了家乡人民的实在。

    鱼糕、鱼面、鱼丸三种以鱼为主要原材料的食品已经在我的味觉里打上了深深地烙印,然而,打上深深烙印的不仅仅是它的味道,更是那种制作过程中温馨的场面,那是挥之不去的记忆。每当家乡的亲人带着这些家乡的味道进入我家门时,脑海里立即涌现出那种刀起刀落的情景,那是一种需要体力、耐力的苦活,所以那些平时不怎么做家务活的男人们往往承担了这一重任,它不仅是分担了女主人的家务,更是将一份浓浓的爱融入其中,当准备年饭时,家人的和谐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左邻右舍的亲友们也会过来品头论足,你尝尝,我试试,相互之间还交换品尝鱼糕之类的食品,预祝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欢声笑语连成一片。每当想起这些,元代姚燧的那首《醉高歌·感怀》就在我的耳边想起,“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这正是我这位年近古稀的游子忘不了的情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舌尖上的鱼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oq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