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想法散文
父母能给你的,不过是心安

父母能给你的,不过是心安

作者: 嵷小妖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12:25 被阅读0次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依靠    父母能给你的,不过是心安

    1.

    昨天查成绩时,我正盘腿坐在房间里,目光扫向窗外,手指时不时的点点网页的刷新。我能感觉到我的颤抖并且不敢直视明明还没有登进去的网站。然后,我听见了些小小的游戏的声响。

    那是我的父亲。他那时正坐在客厅,与我隔着一堵承重墙,玩着他最新喜欢上的游戏。我们之间没有任何交流,即使他知道我在紧张。

    我静静的听了会儿他游戏里的声响,然后深呼了一口气,平静地看着网站打开,接着坦然地接受了我的成绩。

    我在那一刻忽然意识到无论我考出怎样的分数,当我走出我的房间,告诉他结果。我都可以上蹿下跳的表达我的喜悦或者鬼哭狼嚎的表示我的悲伤。而我那个正在游戏中的父亲会将我所有的情绪妥善安置。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极为相似的情景发生在高考出成绩的下午,我趴到厨房门上看着正在忙碌的父亲,他头也没抬的告诉我“你早晚都要查到成绩,怕也要查”。然后我愣了会儿,钻进了他的房间,在一片寂静中确认了成绩,进而打电话告诉我还在上班的母亲。

    我知道相比于一些按时按点守在电脑旁替子女查成绩的父母而言,我的父母显然比较放松。并且随着我的长大,当我面临任何问题时,他们越来越喜欢给我一个近似敷衍的回答:“你决定就行”。

    我开始颇不理解这种“放纵”,但后来我渐渐发现,他们让出决定权是因为他们再难有一个明确的答复。他们无力面对岁月涌动的潮流,他们不敢给尚在年轻的我一个不知对错的答案,所以他们越来越模棱两可,也越来越依靠我们。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唯一能做的就只有让我们感到心安而已。

    青年时父母是我们的“限制”    父母能给你的,不过是心安

    2.

    父母很早外出打工,所以我在还小的时候是寄养在亲戚家的,先在奶奶家,后在姑姑家。在奶奶的乡下,我和一群小伙伴上山下河,翻墙爬树,奶奶抓不住我,也就没法管我。我到人家院子里去玩,看到人家母亲早早晒了一大盆水给孩子洗澡,瞧见我就招我过去让我一起洗,我默不作声的过去撩撩水,觉得自己好久没洗实在不干净,于是一口气跑回家舀着缸里的水一勺勺地往脑袋上浇,浇到一半方觉不对,人家水是热的,我的是凉的。

    而到了姑姑家,日子就恰好反过来,姑姑比较管我,我又颇有点寄人篱下的自觉,所以人家起我就起,还小的时候就学会自己洗小件的衣物,自己扎头发。以至于母亲回来见我心里都是酸的,心疼我那么小就自立,当然这些好习惯在后来她回来后一个也没留住。

    等到父母回来了,我又遇到了所谓的校园霸凌,那时我曾试探地讲给母亲听,她很愤怒的质问我“他打你你不会打他吗?”我当时难以置信的看着她,并且失望的再不向她提起这件事。直到她发现我的桌布和书包被人恶意的用刀划了口子,她才明白事态的严重,给我的老师打了电话,虽然在当时也并没有真的改善什么。

    再到后来,我高考了,想要去到外地,母亲劝说我填一个本地志愿吧,就一个。我想着那就填吧,反正就一个也没什么要紧。当然我并没有想到老姜是有多么辣:她把这个志愿放到了第二位。所以我不得不跟西安院校说分手,如她所愿的留在了本地,并且上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专业。

    至于我的父亲在这三件小事时的表现,哦,他在我成长的路上就同他现在的态度一样,一直过着甩手掌柜的闲云野鹤的生活。

    我不得不说这三件因为父母决定的可能称之为失误的小事,给当时的我和现在的我都带了无法避免的影响,也自然的成为了我心里的痛和遗憾。但其实我心里一直明白,他们外出打工是为了给我更好的生活;他们大发雷霆是因为心疼我的处境;他们改变志愿是为了能多看看我。

    所以我难以去责怪我的父母,也没法要求她们能像我所期望的那样满足我所有的诉求,甚至是我自己都难以言说的期盼,因为我也没有成为一个满足了她们所有期待的子女。我能给他们的只能是无力的赡养,而他们能给我的只能是他们尽力而为的心安。

    壮年时父母是我们的心安    父母能给你的,不过是心安

    3.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里面以“学霸王猛六年未与家人联系事件”作为案例阐述了中式教育的缺失,最后得出了一个“中国父母都有毛病”的结论,并且引来了不少网友的一致赞同。这不难让我想起前几年歌颂父母伟大的热潮,只不过相反的是,当时大家觉得父母是人间的活神仙,说什么都是对的,而现在父母是社会的大毒瘤,做什么都是错的。

    我私以为,这两种热潮都颇有些将个例作为主旋律的因素,又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对于“父母”这一命题给出了过于严苛的期待?

    我们放弃虐待子女的丧心病狂的父母,我们放弃画地为牢的偏激思想的父母,我们也放弃家财万贯的难以寻得的父母,放弃知书达礼的思想先进的父母,然后我们看一看那些最为普通的父母,看一看你我的父母。

    他们是传统的一代人,有着根深蒂固的“中式教育”的思想。信奉“读书才能有出路”,并且习惯于将自己人生的失利加注到你身上。他们不懂什么大哲学,他们偶尔会说脏话,或多或少的把你跟别人比较,有时气头上什么难听的话都甩给你,而且最可怕的是他们爱你远远胜过自己。

    太爱是什么概念?其实很容易想到一个例子:一个太爱男朋友的姑娘疑神疑鬼的担心自己被出轨,时刻关心对方的情绪,爱的小心翼翼,却又无理取闹的强迫他每天说爱自己。然而一旦这样筋疲力尽还是没能留住他,她会崩溃会歇斯底里,而我们会同情这个姑娘,我们会祝福这个男孩:“此后遇见良人,不无礼不取闹,同时也不爱你”。

    你看,我们是多么容易理解“太爱”的含义,它代表着无数无数的弊端,这些弊端改一辈子都未必能改的完全,可是这其实不妨碍父母爱你和你爱他们。所谓亲情一场,父母花足了岁月来爱你,你虽然知道他们很多地方都做错了,可是你可以选择用告诉他们“这些方法不对”来代替告诉他们“连爱你都是错的”。我们是第一次当子女,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

    我们当子女能给的太少,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没有商业帝国的头脑,没有一鸣惊人的冲劲,还没有钢筋铁骨的体魄。我们在人海中起伏,光是能稍微好点儿活着就费劲力气,所以我们很难能为他们做什么,我们只能用赡养他们来博得孝顺的名声。

    而父母能给的也不多,除了那些我们不一定能接受的爱,你会越来越发现,他们能带给你的其实只有心安。一种纯粹的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心安,你能放心地去做决定,坦然地接受现实,不是因为你勇敢,而是因为你知道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你愿意,他们都能不着痕迹的包容你所有的情绪,这是他们仅仅能为你做到的事,却是你最最需要的事。

    所以父母常常是比子女要习惯满足的,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不会对你抱有过于严苛的期待,他们只希望你过的好,甚至不要求你赡养他们。而我们从一开始就希望他们是完美的父母,我们罗列了如此多的条例希望他们去做到,难为他们也困住自己,两者都不幸福。

    过于期盼造就过多失望,过多失望构成诸多不满,两相要求,尽不快活他们带给了你什么,你又回报了什么?也许他们曾经欠你一声道歉,但你是否也早忘了说谢谢。

    到今天,父母能给你的,不过是心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能给你的,不过是心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ov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