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生家庭之问:为什么和父母相处那么艰难?

原生家庭之问:为什么和父母相处那么艰难?

作者: 睿心WiseHeart | 来源:发表于2023-07-19 15:37 被阅读0次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

1.你是否认为与他人过于亲密会被伤害?

2.你是否担心人们了解了真实的你后就不再喜欢你了?

3.与父母的意见不同会让你害怕吗?

4.你是否觉得无论自己做什么,总是对父母有所亏欠?

5.你是否曾因为父母出现状况而反过来照顾他们?

如果你的大部分答案都为“是”,也别担心。没有人的家庭关系是完美的,正如没有人的性格是完美的那样。

照亮代际创伤并非为了怨恨,而是觉察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感受,并尝试做出改变。

“我感觉和妈妈很难相处,无论我做什么都是错的”已步入中年的瑞秋这样告诉我。

她认为自己想尽一切办法让妈妈开心,却不断受到贬低和批评。似乎在妈妈的眼里,无论她多么努力,她永远做不了正确的事。

父母对一个人的影响总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存在。除了先天的基因外,还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

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在第二种家庭的孩子步入成年后,那些种子会长成无形的杂草,侵入他们的生活,伤害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并有可能进一步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事业等。

如果不寻求改变,原生家庭的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伴随一生。

让我们回到瑞秋的童年,看看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

在瑞秋小的时候,妈妈一直在她身边,而爸爸因为外出工作经常不在家。瑞秋知道妈妈对爸爸不满意,因此总是想方设法让妈妈开心。

就这样,瑞秋变成了安静好学的人,她从不越界,从不让妈妈操心。她认为只要能让妈妈开心,她就会感到被爱和认可。

但是,她觉得自己永远无法实现这些自我强加的目标,因为这些目标只是为了让妈妈接受自己,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

所有的父母都难免偶有不足之处,只要他们平时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理解,大部分孩子还是可以原谅他们偶尔犯错。

但也有一些父母,他们的负面行为模式持续存在,并始终支配着孩子的生活。

在《原生家庭》一书中,作者将伤害型父母称为“有毒的父母”,主要分为七类: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称职的父母、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型父母。

这些类型在程度上有轻重,甚至有时会让人相信这是为了自己好。然而,它们造成的困扰确是客观存在的。

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家庭行为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

健康的家庭推崇个性、个人责任和独立,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

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励个人表达,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与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这样的家庭制造了混淆不清的个人界限、不分彼此的家庭成员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减少不健康家庭体系带来的伤害呢?

当你受到伤害时,你需要找到安慰自己的方式,这是你的责任。同样的,当你的父母受到伤害时,他们也有责任找到自我安慰的方式

这并非要你残忍地对父母的痛苦置之不理,只是要明确责任究竟是谁的。如果你把父母的感受当作你大部分人生决定的基础,那么你正在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

我们可以学会通过探索我们的情绪和想法,来保护我们的情绪健康,同时让真正的自我完全浮现。

首先,情绪激动时,避免同父母接触、对质。

你的想法和判断会因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偏差,因此,最为稳妥的方式是避免直面冲突。你需要给自己留充足的时间来将自己新的认知融入具体生活中。

当你开始质疑那些隐藏在你脑海中的错误观念和自我毁灭性的行为,并慢慢将他们抛弃,你才会拥有真正的自我。

其次,直面你对父母的恐惧。

没有归还的,终究会转移。如果你不想办法解决自己对父母的恐惧、愧疚和愤怒,你可能会将它转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

如果父母在对峙后表现出愤怒,你可能会按捺不住想要反击,请尽量避免在言辞上激怒他们。

当然,除了面对面进行,你也可以通过书信的形式完成。你的内容可以包括四个要点:这就是你曾经对我做的、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它就是这样影响了我的生活、这是我现在对你的要求

最后,保持你情感的完整性,忠于你内心的真实想法

自我界定不等于自私自利,情感上的独立也并不意味着你要同父母彻底断绝联系,而是说你既是家里的一分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你可以做自己,也不要过分期待你的父母改变他们原本的样子。

找出父母的问题,并不是鼓励你抱怨“全是他们的错”,也不意味着同时免除了成年的自己的全部责任。

父母的观念很难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反省自己在与孩子相处时,是否掉入了情绪的怪圈,是否无意中成为了让孩子们困扰的对象。

其实与父母相处的很多问题,本质上都是情绪的问题,谁能把情绪控制好,谁就更容易获得幸福。


在这里,我们真诚为您推荐一款培养高质量亲子互动的正念课程,它由哈佛老师、教育顾问克里斯托弗·威拉德博士亲自设计,简单有趣,实用性强。

亲子正念练习,是让父母与孩子跟随专业引导语,共同练习正念冥想。亲子正念练习根据孩子、父母多样的注意力范围和感官学习设计,通过呼吸、行走等练习,培养专注力与情绪管理能力。

每天只需10-20分钟,缓解养育焦虑,增强亲子沟通,帮助父母和孩子提升专注力、情绪管理能力和觉察力三大核心能力。

哈佛亲子正念介绍

                                                               <THE END>

相关文章

  • 原生家庭

    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带有原生家庭的烙印,原生家庭一定影响着你的性格和处事。原生家庭的父母相处模式会深深的影响孩...

  • 你听过哪些让你沉默震惊的真相

    我们和恋人的相处模式会复制我们和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 如果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基本上是和谐的,那么这个关系会内化到潜...

  • 无论什么样的原生家庭,都不影响我们拥有幸福的人生

    关于原生家庭,近些年媒体和大众有特别多的一个探讨,特别是原生家庭之错、原生家庭的创伤和父母之错,有很多很多的探讨。...

  • 只要你想,一定可以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美国 苏珊 克雷格 如果你在和父母的相处中觉得没有自我,事事听他们安排那么请注...

  • 对原生家庭痛斥是欲加之罪吗?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大家都在谈论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人生的危害、原生家庭是原罪、原生家庭无法摆脱之痛等等。 原生家庭...

  • 【认知课笔记】第二十三课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即父母组建起来的、童年生活的环境。 与之相对的概念就是新生家庭。即:自己和配偶组建起来的家庭。 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

    这几年不顺利,深深思考了很多问题,其中包括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相处方式就是你们婚后的相处方式,不...

  • 父母和孩子的那些事

    新建家庭如果不是丁克,那么就必然会面对父母和孩子的问题。即使丁克家庭,也逃不开,因为他们还得面对原生家庭的父母和自...

  • 和原生家庭说再见

    那什么是原生家庭呢?原生家庭即指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 和原生家庭相对...

  • 每个人的故事

    今天的团体活动话题围绕原生家庭,原来我看到的那么多光鲜亮丽的人,都有着艰难的时刻。而和父母的关系是他们都无法释怀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生家庭之问:为什么和父母相处那么艰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ta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