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误入越野跑
如果说什么叫“拿钱买罪受”,恐怕非越野马拉松莫属。
从今年7月有规律地开始跑步以来,从月跑量50公里到150公里,无论是配速还是最远距离,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一点点在进步,从最远10公里到最远15公里,从半马到最远三十公里,在坚持有氧无伤快乐跑的原则下一步步提升长跑能力。

但凡热爱跑步的人,恐怕没有不想参加马拉松的,不范也不例外。可羞于月跑量不足,至今还不敢尝试全马,特别是再尝试完最长30公里之后,酸爽了快一周,更是对“每次最多增加最远距离的10%”深信不疑。
全马还未尝试,但是半马还是跑了好几个的,所以跑团11月有个正式比赛,脑子一热就报名了,事后才知道自己真是“无知者无畏”啊,恐怕没几个将自己的第一个马拉松奉献给越野跑。

q策略失误最开始没有站到前面,以至于人群扎堆跑不开,加上近一半的上山下坡路段跑不了,所以就是这个成绩,真是与路跑天壤之别,好在安全完赛就可以,以后轻易不再尝试越野跑啦!
二、敬畏马拉松
随着马拉松风靡全国,大家对这项赛事有了新的认识:这不再是一项遥不可及的赛事,是个人都能参与,这是错觉!
门槛低的,是跑步这项运动,不需要太专业的场地,不需要太专业的装备,只要穿上运动鞋,就能动起来。
而马拉松的门槛,从来没低过。

马拉松这项运动,从起源来说,马拉松本身就是有一定危险系数的极限运动。没有日积月累的跑量积累,没有坚持不懈的体能储备,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图一时之快,仅仅为了跟随风炫耀,贸然地站上马拉松赛道,不论是全马还是半马,都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屡见不鲜的跑步猝死事件,并非都是马拉松新手。有的人认为自己跑了多次全马,就认为自己身体完全能够胜任这项赛事,从而忘乎所以,将马拉松当作一场狂欢。准备过程打折扣、长期熬到后半夜、赛前一天饮酒……全然不顾潜在的危险,这都是对这项难度极高的赛事缺乏起码的敬畏之心。
三、隔行如隔山
有句话叫做隔行如隔山,不仅适用于工作学习,也适用于运动健身。
一些看似简单的运动项目,其实需要很高的身体素质才能参加。就拿马拉松来说,有些经常撸铁的朋友可能觉得自己的身体素质不错,看到有活动就想去报名凑热闹。可真到了跑马那天,才知道这项活动真的不能等同于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
1、跑量:
马拉松是有距离规定的,42195米,不是一般人能一次性或坚持跑或坚持跑走或坚持走完成的,而且还有时间限制。假设每天3—5公里,每周3—5次,每月100多公里,这样的训练我个人认为是很难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42195米的。

我们可以看出,每月跑不到100公里的跑完全程几率仅为53%,而300公里以上的为87%。当然,这里并不是让大家都去每月跑300k,而是了解跑量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没有跑量就不要轻易尝试马拉松,没有足够的训练准备就不要报名马拉松。马拉松这个运动项目中跑量是基础中的基础!
2、力量:
要跑步要有力量这是当然的,你有时看到有些跑友跑出没有多长距离就有此动作出现,如蹲下,弯腰,双手扶腰,这些动作表明他们的这些部位受累了,坚持不下去了,说得更直接就是这些部位没有力量支撑了。要不停的跑42195米,需要所有参与到跑中的各块肌肉,关节等有很强的力量,方法只有一个训练,针对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针对性训练,让力量强上加强。不范每天早上就固定进行无氧自重性力量训练:10个引体向上、50个深蹲、50个俯卧撑、50个仰卧起坐,3分钟平板撑。不在于多,在于坚持!

3、速度:
平时训练因人而异,比的是速度,专业的3分/公里并不算最快,业余的4分/公里也并不算最快,只能是因人而异在身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速度方面的训练,不然没了速度,你仍然是会非常遗憾的被关在门外。
4、耐力:
说耐力可不能不提前面的三个条件(跑量,力量,速度),没有这三者的基础,耐力就无从谈起,跑量不够哪来耐力,力量不足哪来耐力,速度不快不提耐力。耐力只有这三者相对强的基础上进行,这样耐力越好,前进的距离越长,速度也越快,消耗的时间越少,成绩不就提高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