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通常来说,我是排斥流程方法的,因为觉得它们是人为给自己设置牢笼,不利于充分调动自己的心智和外界资源,但是当我硬着头皮、克服自己的反感了解了“番茄工作法”后,发现此法可为我所用,于是便用它了。
给时间加上限度
时间的流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样长度的时间,有的人利用得好,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收益;有的人利用得不好,生命的长度就白白短了一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关键是你清不清楚你要用你的时间来干什么。
时间没法积攒,你不知道要干嘛,时间就在你的迷茫中溜走了。
可是为什么人们有时候不清楚自己要干嘛呢?
因为没有给时间加个限度。
比如说,要毕业了,论文的上交日期是定的,自然会努力在这个日期之前完成论文。
番茄工作法的精髓就是人为地给时间加个限度,和时间做朋友,这样时间就不会坑你了(助你完成自己的目标),但前提是你不要坑时间(自欺欺人)。
实务
番茄工作法需要用到定时器。事实上,番茄工作法得名的原因就是如此。其发明人最初是用了一个形状如番茄的厨房定时器,因而称此种工作法为“番茄”工作法。
经典的番茄工作法是用纸笔作为记录,目前各大平台有很多番茄工作法相关的软件,使用它们比在纸上写写画画要方便些。
番茄工作法是要求集中注意力25分钟,25分钟内只做一件事情,心无旁骛,25分钟一到,马上停止,休息5分钟,四个循环后休息25分钟。因为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会觉得那么难熬,过一会儿就会结束了;因为时间是有限的,所以集中注意力也不会很困难;因为设置了强制休息时间,能避免用脑过度。
一天推荐是完成8个番茄钟(指一次工作休息循环),不是说连续的8个,只要完成8个就算,这样能保证你有25*8=200=3h20min的高度专注时间,但是也只能保证这个。显然,如果番茄工作法之外,你啥都不干,那么一天的很多时间还是废了。
一些经验
番茄工作法只适合小规模问题。如果预计问题的解决需要一段较长的连续时间,请不要用番茄工作法,频繁的打断会令你得不偿失。
一般来说,被动类的活动(比如看视频听音频啥的)不应该使用番茄工作法,除非问题很困难,需要高度专注。
进入番茄钟之前,使用全局视角进行时间安排的决策;进入番茄钟之后,做事情就行了,做了,就有收获。
晚上睡觉前可以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下总结,以优化流程。
在番茄钟里面的时候要专注,克服来自内心和外界的噪声,但是不要据此拒绝自己所必须干的事情。事当务实。
番茄工作法能提高个人的自律意识。
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对此方法做改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