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含含
病痛这件小事
1.
人吃五谷杂粮生百病。
从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成长到现在身体素质依然“外强中干”的社会青年,我对病痛的感知和记忆更加深刻。
病痛来的时候,从来不会打招呼,所谓“病来如山倒”。
一路的成长,我进医院的次数是数不胜数,患过的病也各种各样,以至于如今每次走进医院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
当然了,我并不引此为豪,相反,在相当长的成长期里,我内心是一种自卑的状态。
为什么自卑,因为我总觉得“低人一等”。
“为什么别人的身体都很好”。
“为什么别人的精力很旺盛”。
“为什么我的身体不如别人”。
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别人都不相信我的身体不好。
“你看起来挺健康的,是不是装病”。
“你的身高体重看着不像是身体不好的样子呀”。
“怎么会干不了这干不了那,是不是装柔弱”。
一方面我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做着一个“正常健康人”应该做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承受外界不理解的压力。
所以生病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身心俱疲的“体力和脑力活”,我需要一边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或工作,还要一边生病,边进行边透支,苦不堪言。
2.
生病自然要吃药。
我相信吃药这个行为,完全是被动的,不论哪种方式。
- 难闻的药片或药水,忍住排斥“主动”送进嘴里咽下去,所谓“苦口良药”。
- 尖锐的针头不由分说穿透你的皮肤扎进你的血管,咬牙忍住,冰凉又不知名的液体没经过你的同意,就流进你身体里,看一眼,药瓶上的专业名词让你的头更晕了。
药也分很多种类。
- 吃各种西药片和胶囊,对我来说真的是小菜一碟,眼睛不闭,一张嘴,送药咽水,舌头尝不到一丝苦味,完美。
- 各种口服液,熟练地打开像喝娃哈哈一样一饮而尽。
- 中药药材,来,泡上个把小时,多少份量配多少水,熬上个把时辰,对,还要买一个专门熬药的瓦罐,新鲜滚烫出锅,浓浓的黑药汁,“浓浓的爱”,什么也别说了,老铁干了这碗中药,感情深一口闷!
- 个头最大的应该是中药“十全大补丸”,也可以叫“大蜜丸”,一个蜜丸将近10g,一顿好几个大蜜丸我会把它分解成小仙丹,这样吃起来方便,标配是一菜盆温水送服。
- 中成药,打开几包像小时候的饮料冲剂一样,方便快捷,颜色和味道却不敢恭维。
- 印象最深的中药丸是我自己制作的,要当喝汤药前的药引,把磨好的中药粉和煮好小米搅拌在一起,再用手捏成圆圆的形状(为了更美观吗?)。为什么最难忘,因为味道永生难忘,还要细嚼慢咽好好品味。
更别说什么外贴的膏药,外抹、喷的药剂,针灸刮痧按摩,这些都已经算是日常保健行为了。
3.
吃过这么多药,到底是生了什么病?
我尽量数数,跌打损伤和感冒发烧自然不必提,鼻炎(痊愈)、反复崴脚(痊愈,后遗症就是走路容易累)、过敏(不稳定)、蛀牙(已补)、肠胃炎(近些年很注意饮食很少复发)、颈腰椎(时时刻刻),对,还有伴随了十几年的大姨妈痛(每年十二、三次)。
尤其要说,每次大姨妈来的第一天,就得躺在床上一整天不能动弹,不吃不喝不能翻身,真的是痛到无法呼吸,痛到没有一丝力气,吃不下一点东西甚至张不开嘴喝口热水,只有不动才让自己最好受一些。
如果当天没有事情和安排也还好,我可以什么都不做静静的“享受”和大姨妈的独处时光。
但是,但是我是一个活在正常环境里的人,我必须面对很多事情,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大姨妈中午来,下午的课临时请不了假还必须去,怎么办,我端着肚子弯着腰一路挪到了教室。
碰不了凉水,生活起居会受影响,身体和精神状态几天里都不好,等等,每个月必定要忍受一次这般痛苦真的是无话可说。
我知道疼痛有等级划分,但像颈腰椎疼和姨妈痛这些是长期固定多次要承受的痛,即使疼一次的等级不高,但累积的疼痛会更加折磨人的身体和心智吧。
而且还要忍受不确定疾病比如我的过敏体质,就要时刻提防各种食物、天气、环境、动植物等等,过敏不是大病,疯起来要人命。
其实说到底,我的身体并没有大病,中医和西医都说我只是身体素质弱一些而已,会导致外界比较容易影响到我,并不足以对生命有绝对危害。
4.
我是这样看待生病这件事的。
我曾经幻想过,生病能有人替吗?
答案自然是不能,所以想想做罢。
哪有什么别人毫不费劲就过上了你想要的生活这一说,我光是努力让自己看起来身体健康和其他人一样就费尽了我的浑身力气。
久病成良医是有些夸张了,只是面对疾病时,心态会更平和,见多不怪嘛,也可能积累了一些小妙招小常识,会给身边人一些建议。
我并不迷信吃药这个行为,有病治病而吃药,不会没事主动吃药。
在疼痛里度过人生,自然是比常人多了一些感悟,有倚病卖病的嫌疑但也确实是实话。
会更珍惜健康时候的自己,更明白家人和朋友的意义,更珍惜身边人,更想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
最后,我想说:
也许疾病和疼痛的到来,暂时会让你恐惧和无助,但是,这个时刻何尝不是让你匆忙的脚步停下来思考的最佳时候?
和自己的身体对话,和自己的灵魂对话,祸兮福所倚,这也是人生多种滋味的其中一种而已,战胜病痛也是一个一步一步从阴暗走出来的过程,不仅会赢得自己,也会收获其他更多。
最后的最后,一首刘天华的《病中吟》,共勉。(请君自行搜索收听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