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大风,吹散风雨中的行人,顿时,各种水打湿一片,行人会不会夹杂着眼泪继续自己的路,在路上尝到眼泪的味道。
我在试想,躲在雨中哭泣的人最为无奈。
腾讯上有一个视频,是采访好几位宝妈妈,妈妈们说最让他们头疼的是孩子不吃饭,不听话,说话不回应等等,当问到如果有10分,妈妈们给孩子打多少分时,宝妈妈们送给孩子们5分到8分不等的评分。
当时,我在想如果遇到这个问题时,我想应该给我们家晴宝7分,因为她晚上老是睡太晚,耍小性子,总之,送给她7分。
不知道你会给你们家的宝宝打多少分?
回到那个腾讯视频,镜头随机转向孩子们,当问到孩子们怎么看妈妈的时候,孩子们说喜欢妈妈的头发,喜欢妈妈的吻,喜欢妈妈的拥抱等等。当问到如果用10分评价妈妈的时候,孩子们清一色的给了10分,甚至有位小朋友给了10000分。
妈妈们看后都不好意思了,出去拥抱孩子们。
我看到视频以后觉得暖暖,我知道这是感动的滋味,是难得的感动瞬间。
当然,眼泪还有另一种。
最近《欢乐颂》很火,但我只看过第一部,还没有看第二部。我记忆中樊胜美作为白领的代表,除了光鲜亮丽的外表,还有一个无底限压榨的家庭。
樊胜美的哥哥嫂子面对自己的困难,不是竭尽所能想尽办法去解决,而是各种躲闪,压榨樊胜美,以期解决。樊妈也是以各种名义掏干樊胜美,关键这种情况看不到底。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真的存在,而且不少。自己的遇到问题不是首先想到自己解决,而是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解决,即使是至亲之人也只能帮一时,帮不了一世。
对于这种人,帮只能让自己陷入绝境,被他拖累拖垮。只有钱的输入,效果可能事与愿违,滋生他们人性中的惰性,让他错误的认为反正有人输血,继续走在歧途上毫无压力。
看着樊胜美是选择自己垮掉还是选择家庭垮掉的眼泪,让我明白这眼泪除了愤怒还有无奈。
听一位教师讲,不搞特殊化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除非你有特殊天分,其他的学生都应该吃年龄段的苦,越怕吃苦越会吃苦。
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好、睡不好,就从寄宿学校中申请走读。走读的意思就是除了在学校学习以外,早晚可以接送学生。
本来跟学生增加交流时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就怕不够自律的家长,除了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外,还容易滋生学生的特殊化心里。
在教室里,走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看似是一种对学生的关爱,其实是变相的摧残。
学生在学校就是应该以学习为主,就是应该按照学校的标准锻炼自己,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应该做到。
这是学校内的小规则,早晚他会知道社会的大规则。
我们能帮助孩子多少,总有一天他是要随着社会的浪潮沉浮的,是呛着还是冲浪都是孩子必须承受的。
现在不愿让他流泪,以后会让他流更多。这样的眼泪是无知的,更是无力的。
还有一种眼泪是迎风流泪型。
这种眼泪碰上风就能不由自主的流下,不是因为难过,而仅仅是因为眼睛的本能反应。
有时候看到让自己感动的画面或是情节,也会本能的留下眼泪。
这种本能型的眼泪我想都可以划分为迎风流泪,因为它带有不可抗性。
说这么多眼泪不是矫情,而是想为了更好的前行。
眼泪不是弱者的专属品,而是人人自带的必需品。流泪不一定是委屈,有时候也是一种虚伪,这种虚伪告诉他人,我流泪了,快来同情我。
就像腾讯视频中做父母的不能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孩子的世界,在成年人的标准中,孩子有诸多问题,但我们还是不能理解孩子的哭闹和泪水,因为孩子的泪水跟我们有很大区别。
处在局外人的我们很容易看出,解决樊胜美之困在于“断奶”,樊胜美能做到自保,才有可能将这个家庭拉升一个层次,而不是被死死拖垮。
曾经我跟别人聊天,说到自己的痛处就会“迎风流泪”,好像受了莫大委屈,还不被理解,现在慢慢没有这样的状态,因为我知道,爱情不相信眼泪,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社会更不相信眼泪。
眼泪的味道只有自己知道,是红着脸,还是湿着眼,我们都在做属于自己的选择,没有对错,只有愿不愿意。
文:慧眼识鱼
关注个人成长,每天记录一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期待与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一下点个赞❤再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