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二十三. 《希言自然》

二十三. 《希言自然》

作者: 岳洋芊里 | 来源:发表于2021-07-11 21:09 被阅读0次


    希言自然。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老子告诉我们因果是自然的,所以叫作自然的因果。老子说:

    希言自然。

    “希”,是很少,稀少的意思。自然的话叫作言自然,叫作天语。天语是一般人听不懂的,所以叫作“希言自然”。天语是自然发生的,一般人不容易听得懂,也不一定听得到,只能够用心去观照。其实这是观天象的意思,就是让我们去观天象。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飘风”,就是暴风;“骤雨”,就是急暴雨。飘风是不会长久的,“不终朝”表示很短暂的时间。

    骤雨,也是一阵子就过去了,不会从天明到天黑。这就是随起随灭,佛家叫缘聚缘散,缘起缘灭,起起伏伏。其实人生也是一样,没有一成不变的。随起随灭,不能终日,无法长久。

    孰为此者?天地。

    谁让这种飘风不终朝,谁让这种急暴雨不终日?天地。这就告诉我们,道的本体是不生不灭的,但是道的作用是有起有伏,有生有灭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道的作用跟道的本体分清楚。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前面我们不是讲过天长地久吗?怎么现在又说天地间的现象,是不能长久的呢?其实,天地是持久的,天长地久也不是骗人的,这叫常态。可是飘风、骤雨,这叫异常,异常便不会持久。

    实际上天地不会失序,天地始终合于道,只有人会失序。这样就造成了天人感应,气候异常。人类采取非常的手段,争名夺利,想要过度延寿,甚至采取暴虐行为,再加上痴心妄想,好了还要更好,像这样的事情,都是人本身所造成的一种异常的现象。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这是很显明的道理,就是因果。

    人如果想要像天地一样的持久,就一定要“惟道是从”,一定要合乎天道。只要“惟道是从”,就是从事于道者,这样才能与道同行,叫作同于道。

    道是无为的,人只有了解无为,才能无不为。老子是很积极的,他认为我们做人就要尽到做人的责任。

    而人的责任是改造天地,但是改造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越改越好,一个是越改越糟。但是千万记住,这两个都是道。

    德者,同于德。

    人按照道去走所表现出来的品行良好,让大家感觉到真了不起的时候,就是得道高人。我们中华民族最羡慕、最崇敬的,其实就是得道高人。“同于德”,就是要走到玄德的地步。玄德是不居功,不自夸,做了还说没有做,这不是骗人,而是谦虚。

    因此我们要记住,真正的德,其实只有两个字,就是不争;真正的道,也只有两个字,就是无为。

    失者,同于失。

    一个人失道、叛道,掌握不住正道,就算有心行道,也是不明道的人。那叫走火入魔。我们平常老讲走火入魔,却搞不懂什么叫走火入魔,其实就是一不小心走偏了,走歪了。

    为什么我们老是歪歪斜斜呢?就是因为信心不坚定。不是相信我们自己,相信自己有什么用?是相信道,因为道就是信仰。接下来这三句话,是老子讲的最高境界。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这个“乐”字,真是用得太好了。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这还不觉得怎么样。第三句话更怪了: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失怎么会乐呢?这很有意思。

    这里老子是在讲失道不得,因为失也是道,失也是道的一部分,它也很高兴地欢迎我们。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当一个人修炼到得道高人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多得道的高人,在那里欢迎他:我们是同道,已经等你好久了。

    当一个人走火入魔的时候,也会看到很多魔在那里等他:哎呀,我们都是魔,你是比较新的魔,我们欢迎你!他也是很乐。

    所以,快乐其实也是蛮危险的。比如,天天在那儿赌博的人,也很快乐。天天吸毒的人,也很快乐。一天到晚要征服高山峻岭的人,也很快乐。

    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快乐只有一个标准。老子已经告诉我们,名可名非常名。关于快乐,十个人就有十个定义,完全是不一样的。

    同于道者,道也乐得跟你同在。西方人常常讲,上帝与你同在。我们讲的是,道与你同在。

    东西方是不一样的。因果的动力,不是来自外在的上帝,而是来自大自然。现在有很多人,因为找不到道,心里就很失落,然后失也乐得之,这样就走到另外一个境界去了。

    我们也不必责怪他,还是那四个字:自作自受。自作自受就是心想事成,也就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这就是因果。

    所以我们有时候讲,梦想成真、心想事成、有因必有果,都是人自己搞出来的。可谓自作自受,那都是一样的道理。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万物本身发展所产生的动力,就是因果的依据。你二十年来的所作所为,造成你今天这个样子。

    从现在开始,再给你二十年的时间,看你是同于道,同于德,还是同于失,都是你自己做主。

    但是二十年以后的那个结果,你想推给别人是不可能的,谁都推不掉,只有自己承受。至于你信不信,那也是你自己的事。我们讲心诚则灵,就是指这一句话。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信足焉,那就灵验了,就这么个意思。有了因果的概念,老子就说,那你差不多可以开始修道了。

    所以接下来,他告诉我们,修道有四个要领。

    —— 曾仕强讲道德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十三. 《希言自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ec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