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精简。
人活着有三重境界,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第一、二重境界的人,是欢喜的,也是真实的,感受到做人的快乐和满足,也非常有慈悲心。
同时也对天地万物有一种敬畏,又有一种无奈,感觉做人的艰难,这也很多人会有一种无力感的主要原因,与其抗争不如臣服,这个转念让很多人陷入无聊无意义的困境。
人生短短几十年,快乐就好,不抗争就会两相安,却让自己积重难返,陷入两难境地。
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只能按部就班,只有心里向往有意义的生活。
Knowyouself 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有 80.17% 受访认为生活的意义重要,41.45% 表示没有意义的人生不值得过,但认为自己生活“很有意义”的人只有9.49%、认为「有意义」的有39.06%。
通过这个调查告诉我们,意义是生活的灵魂,但达到意义层面不到一半。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心理学角度,一个生活有意义,和生活没有意义的人,过得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而那些几乎不追求人生意义的人,就算健康状态一开始是正常的,但身体也会先调动自己处于一种「炎性反应状态」,从而影响未来患病的风险。
精简2024-07-13
摘自:《降维力:比你的同龄人高一个维度去思考》•柴桑 著
在《认知觉醒》这本书对于这个问题也做了深入的解答。
人之所以无聊,就是做不到身心合一,知行合一。
一个身心或心神分离的人,总是会陷入无聊的循环之中。
因为走神时,我们要么沉浸过去,要么担忧将来,要么幻想不可能实现的情况,走神可以让我们活在任何时候,唯独不能让我们活在当下。
这种人生状态,是见天地、见众生,唯独没有看见自己。
这不怪我们自己,这是我们大脑的问题,我们大脑在进化中,遇到问题,会和过去进行连接,也就是会从记忆中调取数据,做出最快的决定。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潜意识的的参与,会让我们分神走心。
要想做到专注于自己的陈长,我们要锻炼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来控制这种行为的发生。
自我成长是对抗无聊的最直接的办法。专注力放在自己身上,去约束天性的困扰,也就来到了第三重境界:见自己。
我为天地心,如果我们找不到自己,自己不成长,是和宇宙连接不上的,我们只有成长,才是是进入宇宙,成为宇宙一分子的的开始。
生命的意义从此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