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字意为水边,《水浒传》这本书中讲述了一百单八将聚义的故事,我在书中主要看到了义、忠、孝。这本书我前前后后看了不少于五遍,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触,但不变的是每看到前半部分都是热血激昂,后半部分则是看得催人泪下。
聚义聚义,书中体现的最多的是一个“义”字,生也为义,死也因义。书中各路英雄好汉哪个不是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一起出生入死在所不辞。单一个“义”字只有三划,舍命相助、同生共死,就是三生三世也不见得能把它诠释出来。在这本书中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义的魅力。
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林冲,宋公明义放晁盖等展现的是兄弟义气。可是放眼如今社会,有很多类似于“为兄弟两肋插刀,为女朋友插朋友两刀”的说法不绝于耳,想想都觉得讽刺。这又让人不禁会问道:“如今这义气是怎么了?”为兄弟情谊赴死的悲壮何时变得如此狼狈,变得如此不堪。细细一想,或许这也是人思想上的一种写照吧,想书中这样纯粹的义在现实生活中,在现代社会中是很难生存的,也许会有人去最求这种纯粹的义,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忍住不去自私呢?应该没有的吧。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书中所描述的兄弟情谊也是有缺点的。就拿李逵来说吧,他崇拜宋江,在与个路英雄相伴劫法场的时候,不论官民,不论好坏,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这是盲目的所谓的义气。这种盲目的兄弟义气在青少年中其实是很普遍的。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经常有听说有哪些哪些男生因为打群架而受到处分啊什么的。受到处分是个很严重的事情,但是导致这样的原因却是很简单的,可能就是某个朋友和别人发生了口头上的冲突或是别人不下心碰了一下没道歉啊什么的,就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原因,就为了所谓的兄弟义气,冲突就发生了。这种盲目的兄弟义气是我不喜欢也不推崇的,这不是兄弟间的情谊,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小人在暗中挑拨,让你变得更加可怕,让你背负更多污点,仅此而已。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鲁提辖义救金老父女,武松醉打蒋门神等体现的是江湖侠义。当今社会我们急需要这剂良药来治疗冷漠,看客之病。当然不是想鲁达那样一冲动闹出人命,只是要你在别人需要你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就可以了。多一份热心侠义,少一份冷漠心肠,相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
通过这本书中描述的正面的“义”和反面的“义”,侠义、仗义、兄弟情谊,对于义我们要理性的去践行它,做一个文明的义士。而且在平日里做个对朋友重情重义的人,这样,友情才能长久。
当然除了“义”外这本书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忠”字,看了这么多遍,越看我越觉得梁山泊聚义,成也忠义,败也忠义。故事一开始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报国无门,忠孝难全,无奈走上梁山落草为寇。等到后来晁盖等人上梁山后,以“忠义”的名义广招天下义士,可是后来晁盖去世,宋江“称王”时用计谋强行招揽义士,将忠义推上了极端,而这“忠义”也渐渐的变了味。更令人费解的是,为何宋江又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那他之前挖空心思,用尽手段赚取义士是图个什么呢?可能是为了巩固自己在其他英雄好汉心目中的地位吧。我之所以认为她们“成也忠义,败也忠义”是因为当初他们难全忠义无奈走上梁山,后来又因为宋江一个人的忠义接受招安,然后无力地看着昔日的伙伴一个个离去,当然这些人中有些看出了端倪选择了悄悄地离去,但有些人还沉浸在宋江编制的梦中不愿醒来。
报效祖国谓之忠,可他们没看到祖国的根本在人民,他们反贪官佞臣,却并没有反皇帝的昏庸,或许他们就没有意识到皇帝的无能。在招安后他们只是在帮皇帝不断地平定叛乱,一直在行军打仗,为老百姓做的事却少之又少,这不禁又引人思考:他们这群人当初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的那些事迹是真的在为百姓着想还是只是为自己过上幸福生活,偏安一隅,自在享乐找的一个借口或是说向贫穷老百姓借的一块遮羞布。可以这么说,他们所要的忠义最后都只成全了宋江一个人的忠义。
如今正是中国飞速发展的时代,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时一个国家发展的未来,这里面的“忠”放到现在一点也不为过,祖国现在就是需要我们的付出和奉献。忠心而后团结,相信中国会越走越远,越来越强大。说到这不禁想到最近很火一部大型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相信只有我们勇敢的站出来,抱着一颗赤诚之心,国家的建设会越来越好。
此书中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孝”。宋江当吏官为不连累家人告自己不孝,将自己踢出家谱,听到父亡哭晕,不顾生命危险返回家中。李逵在梁山生活好后想接母亲享福,却不慎让母落入虎口,怒杀四虎为母报仇。雷横打死对母亲动手的石秀,武松待长兄如父,公孙胜、王进等都有孝的体现。百善孝为先,这些铮铮铁汉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在这方面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水浒传》就是一首荡气回肠的好汉的歌,越品越觉得余味无穷。忠、义自在人心,心怀国家,心怀众生,何须身居要位,何须手握重权,只需你在别人需要你的时候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忠、义自会彰显。尽孝何须富贵父母不需要我们有多大的本事,我们平安、幸福、快乐才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多陪陪他们才是最美的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