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学校与教育

作者: 苏门高七 | 来源:发表于2019-04-13 07:10 被阅读85次

        书法简单来说是书写文字的方法,距今最古老的文字或者称为刻画符号,是五六千年前尚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母系社会先民发明的。时代大致相当于黄帝时期。有了记事符号和文字必然会发生老少之间的传授,有传授就会有类似学校的存在。相传,中国最古老的学校是五帝时代的成均。

        当时氏族部落成员间已开始有了等级地位的区分,产生了各种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为了保持和强化氏族部落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是必不可少的。考古发现的原始氏族公社后期遗址中,往往有一大片空地,有点像现在的广场,显然是氏族部落成员集会的地方。遇上举行各种典礼仪式,召开会议,宣讲告示、规定、要求,以及采取某项行动前的动员、誓师等,都在这里举行集会,可见其具有显著的教育作用。国家产生之后,「成均之教」就成为社会教育的总称,成均也成为天子之学的中心场所。这里有点类似后世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周礼*大司乐》载:“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董仲舒注曰:“成均,五帝之学。”郑众云:“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可见中国教育伊始是以乐教为主的,后世掌管音乐的的官员亦称为师。

         时间往后推移,夏商周三代的学校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述:“设为庠序学校之教: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其实,这种古代村社中的庠、序、校兼有会议室、学校、礼堂、俱乐部的性质,换言之就是村社居民集体活动的场所。

         另外还有大学,顾名思义,大学就是场所比较大的学校。夏代叫世室,商代叫重屋,周代缴明堂。据考证,明堂之类的大学最初不过是一间大房子,天子祭祀、政务、燕享、养老、设学、颁命、庆赏都在此进行。然而在西周以后,明堂用处发生变化,又设立辟雍为学。《礼记*王制》记载:“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月泮宫。”

         西周时,天子居住的都邑连同四郊六乡合称为“国”,国外畿(畿,古代王都所领辖的方千里地面。)内的野鄙之地称为“野”;国内居民国人享有参政议政、当兵、建学等多种特权,国外畿内的野人则没有。国中六乡设有小学,所谓六乡就是比、闾、族、党、州、乡。相互之间具有血缘关系,是西周国家的公民,围绕都城而居。即文献中常出现的“国人”,相当于普通自由民,而不是奴隶,有自己的土地,实行井田制,有赋役。仅仅在西周国都的周围存在,六乡之外是六遂,也即文献中出现的“野人”。小学有司徒、乡师、州长、父师、少师等任教,这是给国人就读的学校。王室贵族则设有国学,包括小学和大学,由大司乐、大胥、大师、师氏、保氏等任教;国人子弟就读于乡学;贵族子弟国子就读于王宫小学;乡学优秀者可入大学,乡学所举曰秀士,司徒所举曰选士、造士或俊士;选士可以和贵族子弟同读于大学,学业有成可以为官。

         夏商周三代的入学年龄,典籍记载颇有出入。入小学有八、九、十三岁之说,入大学有十五、十八、二十岁之说,大体就是儿童时期读小学,成年以后读大学。小学大学教育思想与学习内容也各不相同。《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白虎通义*辟雍》:“古者,所以年十五入大学何?以为八岁毁齿始有识知,入学学书计。七八十五阴阳备,故十五成童志明,入大学,学经术。”

         学习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项。其中艺为保氏所教,分别为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书就涉及到文字书写以及初期书法内容。

         春秋以后,周王室式微,学校也难承旧制。各诸侯相互争霸,渐为巨变,国人野人同样有资格接受教育;与此同时,私学兴起,形成孔子所讲的“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官即是官学。私学的教师由掌握很多知识的士阶层充当。其中较著名的便是孔子,这些人八方游历,上下说教,进则为官议政,退则设塾课徒,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使得文化迅速下移,私学渐成显学。

          私学较之官学,大致有三点不同。一学生不分年齿贵贱,因人施教。所谓有教无类。二是郑家乐新的课程内容,如儒家的《诗》、《书》、《礼》、《乐》、《春秋》;三是参与时政,齐国稷下学宫为其代表。

相关文章

  • 先秦时期的学校与教育

    书法简单来说是书写文字的方法,距今最古老的文字或者称为刻画符号,是五六千年前尚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母系社会先民发明的...

  •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是指原始社会至战国时期。人类最初为群居生活,而向氏族公社演变。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类追尊为人们作出重大贡献的...

  • 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先秦时期发展

  • 先秦时期的肺炎

    首先请原谅老树做了回标题党。其实翻遍《春秋》,查阅其它典籍,没有找到先秦时期非典及肺炎的记载。当然或许有,但老树宁...

  • 333中教·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西周教育制度与“六艺”教育 (一)学校萌芽的传说 (1)五帝时期:成均、庠 ...

  • 9.2先秦时代

    先秦时期简介 先秦(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 先秦,顾名思义,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六...

  • 跟着孔子学做老师之“学而不厌”

    孔子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过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教育思想。比如“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读书笔记44《简明中国反贪史》01

    先秦时期 01先秦时期反贪律法 a西周的《吕刑》 b东周《周礼》 c战国时代魏国李悝《法经》 经分为盗、...

  • 先秦02/365|时代

    今天,在某小说平台上继续学习中国历史,因为九月份是研究先秦的,所以只看了先秦时期的,不过先秦时期的都没看完( ͡°...

  • 读与思(一)

    读张志公编写的《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受益良多。作者从先秦至清末时期的蒙学语文教育发展有哪些作法,哪些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秦时期的学校与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ik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