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这次课,我想很多人会有“毁三观”的感觉[偷笑]。孩子“不听话”,来自他先天的生存程序,“不听话”是在努力锻炼克服困难的能力。那再遇到下次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不是因为我们不称职,更不是因为孩子有问题。其实是孩子正在进行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锻炼。
基于这样的认识再去处理孩子“不听话”的问题,就不会出大的差错。
理解“不听话 ”背后原因的重要意义在于:当孩子表现出“不听话”甚至“叛逆”的时候,我们就会少一些“怎么这么不懂事”,“非得和我对着干”的想法,或者“现在就这么倔(淘气、不听劝),将来会不会更加……”的担心。
不听话的背后是孩子成长中获得力量感和掌控感的需求。不必纠结于具体的游戏怎么玩,而是要关注到:如何认识孩子的成长需求,从而满足这些需求。
卸下这些担心,就放下了一个巨大的心理包袱,整个人轻松起来,“应对”孩子的时候,也就更灵活,更有耐心。
放松且有耐心,是接纳孩子负情绪的基础,而灵活应变,则是“游戏力”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
另一方面,其实从第一节课的课程实践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走上了让孩子笑着“听话”的旅程,不知不觉,都快成为“筑基”高手了,有的是刷牙游戏的高手,有的是起床游戏高手,有的是穿衣服游戏高手,有的可能还练出了乾坤大逆转的招式[强][玫瑰]。
让我们为自己点赞,加油!对于我们的孩子,到此时此刻为止,我们已经做得最好,没有人能比我们做得更好。承认后天环境的不足,意味着我们还有改变的机会
游戏12 成人加入游戏,让孩子“笑”着听话。
有次在公园玩,洋洋与另一小朋友玩,她们捡地上的草互相对扔,因为我担心会有一些泥沙洒到脸上,眼睛里,我就上去说:“哎呀!我最怕草扔在我身上,你们不要对我扔。”(这样说就能引导孩子往我身上扔,而不是头。)
然后她俩就追我来了,我就落慌而逃,一边跑一边说:“求你们了,不要扔我屁股,哎呀!又中弹了,屁股都出烟。”孩子们听到了更是哈哈大笑。
假如我一开始上去就是说教,孩子的感觉就像往烧红的炭浇水,而我用游戏的方式加入他们,既保护了他们,又让他们“笑”着听话,双赢。
我有想过说玩的时候注意不要弄到眼睛,但由于孩子还小,控制力度还是有限,而且我看到当时另一小孩的养育方式基本就是打骂,加上我与他一点关系都没,说了也是白说,虽然我能让女儿不弄人家脸上,但人家就不一定,万一弄我女儿眼睛进沙,那个小孩就是被打骂着要求道歉。所以我还是上去当他们的“战靶”好了,我又比他们高很多,弄到眼睛的机会就更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