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圈儿出事儿了。
青岛某医院男心理医生微信暧昧18岁女性来访者,犹如小炸弹爆炸,在圈儿内荡起风波。
仅凭几张微信截图真不好定论啥,稍具客观头脑和专业经验的咨询师都知道,截图三言两语背后,可能另有各种版本的“隐情”,只是可能哈。
比如,不排除男医生被套圈掉坑儿。
可假设如此,他一点也不冤!
不为别的,只为他职业伦理遵守欠佳,没守住伦理红线,否则再大的坑儿,他也掉不进去。
职业伦理是每个行业的从业道德准绳,而心理咨询行业对伦理的遵守尤其重要!尤其重要!!尤其重要!!!
昨晚,博慧心理张立新老师联合逄秀珍老师,带领我们伦理学习小组各位成员,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精细剖析,一点点夯实咨询伦理意识。
教科书上的伦理守则都是概括性大原则,十几分钟就能背过,考试题一般黑白分明很容易选择答案,可有工作经验的咨询师都知道,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伦理问题介于黑白之间,灰色地带的答案并不是那么好把握,而我们这种沉入式学习,对伦理问题有更深入认识。
别的专业课走个神儿没关系,学伦理一定要激活每个脑细胞不放过任何重点非重点啊同学们。
不然会怎样呢?轻则掉坑儿,有些坑儿你身不由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咋噗通进去的。
重则丢饭碗,甚至面临刑事追责。
为什么心理咨询行业伦理遵守尤其重要呢?
心理咨询是跟人的心理、精神,形而上说是跟人的灵魂打交道的职业。咨询工作的开展,咨询目标的达成,本身就需要咨访建立足够信任关系。
这种关系是一种置于咨询设置框架下的比较特殊的亲密关系。
施琪嘉提过大伦理、小伦理概念。大伦理是坚决不能碰的底线,比如亲密关系的把握,坚决不能突破行为层面。
随着治疗深入,在来访者的移情、投射中,咨询师要随时扮演好父亲、母亲、恋人、朋友角色,咨询师的专业素养又得保证自己在过程中每个时刻把握好度。
咨询师得清楚度和边界在哪里。
可是咨询师也是人呐,要吃饭喝水有七情六欲。乔纳森•海特说了,人的感性是大象,理性好比骑象人,骑术不佳的话,骑象人根本驾驭不了大象,是要被大象带着东走西顾的。
心理咨询是两颗心灵魂层面的碰撞,情感又是不可见不可控的东西,不要以为你一定能hold得住,“不就是不能真的和来访者发生亲密行为嘛,我懂我能遵守!”
懂再多还真不一定做到遵守!
咨询师对伦理的把握跟懂多少伦理知识关系不大。据传有大咖位级,专业胜任能力钢钢滴,也难免在伦理问题上翻车。
你说他不知道伦理吗?不是,只是关键时候他忘了伦理红线。说到底还是意识问题,有伦理意识比有伦理知识要紧得多。
治疗关系中的移情反移情,情感层面的碰撞是真的,但哪怕不体现在行为层面,咨询师心里也必须始终有一根红线:我不是对来访者通俗意义的动情,这种“动情”是在专业咨询设置下产生的,它只是一种特殊的治疗工具,唯一作用就是促进治疗效果,我要利用这种“动情”促进来访者转变,促进康复疗愈。
咨询师得清楚自己是奔着促进来访者心理疗愈目标暂时“扮演”,目的是利用专业理论把这种关系的意义呈现、解释给来访者,帮助来访者通过对关系、对关系中自身的理解,开启疗愈。
我“动情”了,但这“动情”和我无关,和世俗男女之情无关。
这真的很难!太难了!
又要是真的,又要保持一份清醒保证不是真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跟走钢丝一样,稍有不慎就得跌个嘴啃泥,怎么办呢?
钢丝不好走,伦理就是帮助我们掌握的平衡木。
小伦理涉及一些咨询设置问题,咨询时间、地点、收费啦,收不收来访者赠送的小礼物啦,礼物小到多小才可以收啦等等。
这需要咨询师审时度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考验的是咨询师的分辨智慧。
徐凯文老师说了,伦理没有完美,有个最基本原则:不伤害,以维护来访者治疗范围内利益为核心。
短期看一切以维护来访者心理健康为核心,长期看促进来访者心理成长、人格完善。
咨询师是伦理把握主导者,特别在咨访已经建立充分信任关系后,来访者几乎是把自己灵魂赤裸裸端在咨询师面前。这种时候,我觉得理想咨询师甚至应该带着些神圣感工作,不是神也得把自己逼成神的样子,用神的情怀对待裸呈在自己面前的这个需要帮助的灵魂,用自己所能去影响、去改变、去疗愈,在理性层面保证自己不掺杂任何邪念。
这不仅仅是对来访者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对心理咨询这个行业负责。徐凯文老师说,咨询做的越多越如履薄冰,越感觉咨询伦理更多保护的是咨询师自身。
说到底,咨询伦理好比我们走钢丝时握在手里的平衡木,避免工作中踩雷的探测器,一定要牢牢记住时时握紧才好。
最后,欢迎同行们加入我们的伦理学习小组,我们一起讨论,补好伦理这一课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