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之利变迁史

作者: 822c71aa2677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08:21 被阅读1次

      说起礼尚往来,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了,那时候我们最喜欢过年了,因为过年后的春节就可以去向长辈及邻居的叔叔阿姨公公婆婆们要红包了,虽然红包里大多是一毛钱的。

    后来我们长大点了,就不再去要红包了,就算主动给的我们也学会了拒绝。因为我们此时已明白:我们收了红包,我们的爸妈同样要发红包的。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成了又一批小孩的希望。所以说我特别后悔长大。

    其次就是那时农村,虽然家家户户都缺衣少食,但生庚满日是必须请族亲及邻居吃饭的,当时送的最多的是干面及布匹(小孩满月就送红鸡蛋),回礼大多都是炒米糖(米花糖),如果是邻居有人过世那基本上就只送几盒钱纸(当然一起去帮忙是肯定的)。这个肯定回礼基本就不用了(除了抬人上山有草鞋外)。

    后来大家大家生活都好点后,才在此基础上加上五至二十元钱直到改革开放后,回礼也从米花糖变成杂糖及干面,然后再成毛巾及回一半的现金。

    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不论逢年过节,随礼逐渐从农产品过渡到了工业品,而回礼我们这儿依然是用硬厚纸包着的各种杂糖及毛内,而丧事就变成随钱纸、火炮及人民币(绝一不可)。同样帮忙不可少,但逐渐开始帮忙的都有现金红包回礼了。

    九十年代起,逐渐开始送随潮流认为有脸面的礼物了,回礼也变成各种生活饮食用品。

    进入新世纪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需要随礼,大多只送钱,就算要送礼物,牛奶、酒、水果及各种营养品成了主流。回礼基本成了现金红包。丧事送礼则火炮与现金成了主流,回礼也是现金红包唱主角。

    而今随礼都变成了转帐,回礼基本没有,有都是随机红包。而丧事的话基本上不送火·炮了,完全变成钱了,回礼也是。

    唉,我们还是在礼尚往来吗?完全变成了利上往来……

相关文章

  • 礼尚往来之利变迁史

    说起礼尚往来,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了,那时候我们最喜欢过年了,因为过年后的春节就可以去向长辈及邻居的叔叔阿姨...

  • 早餐变迁史

    关于吃饭的回忆少得可怜,最早的记忆是蹲坐在檐下啃一根玉米,特别甜。院子被分割成两块菜地,一边种了玉米,正结着穗...

  • 书桌变迁史

    第一次拥有自己的书桌是在初中,终于不用在饭桌上写作业了。我非常喜欢自己的小空间,无聊的时候发发呆。 这是我涂鸦的第...

  • 饮料变迁史

    2019/12/26 星期四 晴 今天吃完公司楼下盒饭后,想着顺便去超市买个饮料,最后选...

  • 围棋变迁史

    家父喜欢围棋,经常说围棋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其中千变万化充满智慧。 由于规则比较简单,所以每次下法都有...

  • 操场变迁史

    学校不大,学生却不少,学校整个面积不足一公顷,学生却有两千多,操场何其小,就可想而知了。 就这,第一任校长也能开发...

  • 生活随笔186 手机变迁史

    生活随笔 186:手机变迁史,数一数1、2、3、4、5你的手机换了几个了。细数一数手机的变迁史其实就是互联网的变迁...

  • 主場之利——讀通札記(1070)

    讀中華繁體本《讀通鑒論》之穆帝篇,感:1、主場之利。通覽歷史,俯瞰古今,地主之便,主場之利。竊以為是,虎落平陽被犬...

  • 中国汉字变迁史

    中国书法艺术绵延3000年,名家代有人才所出。秦代高斯是著名篆书家。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

  • 水的变迁史

    我是水利局的一名退休干部,退休几年来虽身居家中,因为我热爱学习,所以每天坚持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答题关注国家大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礼尚往来之利变迁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nd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