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來到這個世界後的36年的這一刻,感覺觸碰到了一個從未感受過的物體,我看不到它,但是我覺到柔軟但堅韌,暖暖的從我的指尖飄散到我的全身。
為什麼?我不知道,這是我的感覺。
對當下的自己,我應該是最了解的了,但對於過去自己的記憶會慢慢的被新自己的記憶填滿。終於我找到了一個書寫自己的地方,一個能和自己說話的地方。
謝謝你,我的好朋友,向我推薦了這裡。
先,讓我來回憶一下我過去的10年。
2007年 -2008年 是我畢業的第5個年頭,如果沒有記錯,當時我剛和曾經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香港老公結婚一年,辭去了在上海的一份行政管理的工作,因為沒有香港的身份證(結婚5年才能拿到)無法在香港工作,所以先去了深圳這個陌生的城市。準備在深圳找工作繼續我的職業生涯,於是我進了富士康龍華廠,在一個電腦事業集群的對聯想和惠普的BU里做商務相關的工作。可惜,還沒過試用期我發現富士康的工作文化和我對工作和生活的態度相差甚遠,雖然在這短短的三個月里,我學到了很多所謂工作行而上的知識,但是一項認定了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生活是工作的一部分的我還是決定離開。但有意思的是,我的老闆(是個台灣人,感謝他想我推薦了大前研一,讓我讀了《專業》這本書)并沒有順利的讓我離開,他把我推薦給了事業群的副總裁,副總裁當時問了我二個問題,
1. 你覺得自己如何? 我回答:我覺得自己挺聰明的
2. 你想做什麼?我回答:我想做和人事相關的工作
於是,我就被留在了他的幕僚團隊了,做專門對人事的窗口,工作內容需要我自己安排。不過他給了一個任務,讓我和另一個助理一起推一個他設計給他的First report的經理使用的管理工具,我對這個工具中其中兩大塊的內容印象很深刻,一個是對目前工作優先次序的排列,一個是增加工作效率的資源安排計劃(包括人力資源和硬件軟件資源以及各部門配合資源)。由於他的手下的經理各各似乎都很忙,所以要集中他們來學習這個工具的填寫和運用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到今天我還是要非常感謝我接觸過這個工具,在我以後的工作中,它讓我在看起來無頭緒的工作中,總能很有條理的安排時間去完成,同時還知道要不斷的分析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需要提高的地方,然後安排時間去改善。
我自己安排的工作就更有意思了,我安排了自己做離職面談和在職經理培訓計劃。
離職面談-通過和離職員工的面談,以及我自己設計的調查問卷,了解員工離職的正真原因
在職經理培訓-經理級的員工全部都是台灣人,單他們的能力很參差,所以想從外面聘請培訓師主要針對管理方法來做專業培訓。
很可惜,我在副總的幕僚團隊也只做了三個月,交出了一份員工離職原因的分析報告后就離開了富士康。在我的報告里指出了在富士康工作的非正常狀態,最主要的對於幹部員工(非操作工)工作分配不合理,要加班才能增加收入這個非常不健康的文化。這種文化使得員工每天硬把自己的工作時間拉長,沒有了應該有的業餘生活,工作氣勢低下。工作的效率絕不是和工作時間的長短成正比的。我想這個道理每一個有正常工作智商的人都應該很清楚。可惜管理是又一門藝術,相信現在的很多公司里這個道理運用起來都不那麼容易。
離開富士康以後,我沒有在深圳繼續找工作,因為在富士康的這半年里,由於每天要3個多小時來回公司,(公司宿舍太可怕,沒敢住,為方便老公下班來深圳,所以我住在福田口岸)吃飯,睡覺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健康狀況堪憂,所以還是決定去香港,把身體養好,并開始我和老公的寶寶計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