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试着回想下,你有没有被别人怼得哑口无言,不知道如何如何反驳的情景呢?他们的理由似乎有理有据,但是仔细想想会发现有逻辑错误。
常见的逻辑谬误分为三大类:A.结论背后有错误假设(这个假设被说话人假定为正确的,那么就是以错误的假设推出错误的结论) B.企图转移注意力(更换讨论对象,对象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C.使用错误的因果关系(原因和因果不对等,要么原因不足,要么推倒过程错误)
每个类别下面有几种特定的名称类型,对各个名称的逻辑谬误定义和表现形式做一个举例说明。
第一大类 结论背后有错误的假设
1.虚假两难谬误
我们就字面的意思,说话人假定为这两个选择或者多个选择中只有一个是对的。换句话说,说话人给自己出了一道选择题,但是选项里没有正确选项。
经常出现的表达句式有“要么A,要么B” “如果不A,就会导致B” 举个例子,“我晚饭吃面条还是吃米饭” ,其实事实,还有第三或者第四选择,“我喝粥” 或者“不吃” 。 如果感到困惑,可试着反问,或者列举自己能想到的其他选择,来推断对方是否陷入两难的谬误。
2.完美主义谬误
完美主义的人往往希望,事情做到极致,无可挑剔,希望实施计划的每一步,都能考虑到各种细节。如果一件事情不能做到极致宁愿不做。
完美主义谬误表述的人可以归结为如果达不到完美“我”就不做,要做就做到完美。举个例子,公司安排小明、小红和小宁各自准备一个汇报项目的PPT 。小明用正常时间需要20分钟做完,而小红花了40分钟,多余的20分钟用于调整PPT字体 、设计以及排版。小宁却花了20分钟挑选PPT模板,当截止时间到时,模板还没有挑选完成。
3.诉诸公众谬误
认为大多数人认同的就是对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借助公众的观点,利用舆论造势,但不一定理性。另一种是忽略“大多数”的比例,即弱化样本数量的广泛性。分别举两个例子。近期新闻事件报道,女大学生滴滴遇害,网上有声音呼吁要取消滴滴网约车,这是公众的呼声,但是不可否认滴滴网约车有许多便利,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管理不规范,不能因为热点事件公众情绪的发酵就抵制网约车行为。 另一个例子,小明说“我们班同学有三分之二的人都认为滴滴网约太危险了,所以要取消”,可能这2/3的的只占总是的20人,而且都是女生。那么这个结论有些不客观。
4..诉诸权威谬误
通常权威的代表有可显示社会地位的身份标签,可通过核实说话人的理由、证据、背景判断。
比如在医学交流会上,某医疗企业的市场部高管说某医疗器械对临床治疗患者很有帮助。我们就要对他的观点存疑。
第二大类 转移注意力
1.稻草人谬误
与话题相关 但是却歪曲夸大观点,企图改变话题焦点
2.人身攻击谬误
由讨论物到讨论人 ,侧重于转移话题到人的这种行为往往伴随有对说话人的职责批判,或者是不好的评价。
3.光环效应谬误
通过赞美提出观点的人,想让人接受肯定物。
比如“他为人正直,买的东西也不会有错的,他不肯可能卖假货的”
第三大类 因果非必然谬误
1.把相关当因果
原因不足,不足以推论。
比如,“我考试没有考好 是因为昨天没休息好”
2.把必要当充分谬误
常见句式有“只要…就…”
比如“只要坚持每天锻炼20分钟有氧运动,三个月后就能瘦两斤”
3.把可能当必然
面对复杂问题恐怖化,夸大了可能因素的影响。
比如,“糟糕了 ,我这次工作汇报PPT没有做好,老板肯定对我印象不好了,下个月估计要拎包走人了”
PS:之前参加圈外助教培训的部分作业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