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164 页
快速判断干扰类型的有效工具是“开门见山的问题”。这些问题仅仅是为了弄清干扰的要点:“嘟嘟,很高兴见到你,我能怎样帮你”,“什么风把您吹来了”,”我能为你做些什么“等。
当一个人打扰你,它们绝不会直接告诉你打扰的类型,所以你需要开门见山地问。本质上说,你是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打扰“的人。其中隐藏的意思是快速地证明他们的打扰。他们会回答你它们的需求或者问题,你可以立刻估计必要的优先和时间去回应他们并作出相应的举动。
对于那些经常交流的人,可以通过设计“一问一答”的对话来避免干扰。这样做,你便可以阻止来自他们的干扰,除非这事紧急重要。
I:
有意思的是,其实大多数现代人都是快速判断干扰型的专家。想想我们在接到陌生电话时,一般2-3秒就能准确判断出是否是垃圾或诈骗电话。只是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我们并没有保持接陌生电话那种警觉性。
拆页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醒,日常见面的人也可以成为干扰因素。有时候人们出于交际目的,不愿意直接开门见山说事儿。在无意识情况下,说着说着我们就和对方聊起天来,一聊还聊好久。对于这些人,我们要化被动为主动,用合适的语言,迅速弄清来者的目的。这种单刀直入的方法,还有个好处,它往往也会提示对方,我现在很忙,不希望受到干扰。
A1:
最近这段时间,我发现自己有上班闲,下班忙的坏毛病。细想之下,就是因为经常被一些因素干扰。有时候明明很忙,却还在聊天。比如这周四,我在外参加了大半天的培训,好不容易回到办公室,却碰到一个平时是话痨的业务经理,来找我聊员工的事儿。我只好听她细细讲完,才开始处理一天落下的活儿。明明是20分钟就能讲完的事,我却用了1个小时,害我那天加班到很晚才回家。
A2:
在接下去的1周,我要主动使用快速判断干扰法,比如“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或者在碰到话唠同事的时候,我会说,“哎呀,我正忙着在做一个XXX事情,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我会记录下自己每天花在不该花的闲聊时间,并与我的加班时间对比,不应再出现因为闲聊导致加班的情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