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哪位老师说的: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更重要。
我深以为然。
“教什么”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备课时必然要给每一课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具体到每一节课,也必然要有明确的教学任务。
“怎么教”是指教学方法。每一篇文字,每一节课,我们都会根据文本特质设计教学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哲学中有“内容决定论”一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又具有反作用。体现于教学中,教学目标即“内容”,教学方法即“形式”。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而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又具有反作用。
王君老师说过,文本特质决定了该文本在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以及在教材内容中的特殊位置,也就决定了围绕该文本采取的独有的教学策略。这句话其实已经表明了,针对一篇文字,只有先明确了教学内容,再去考虑通过什么方法使学生理解文本。
比如,同是一篇《春》,如果教学目标定位重点是“学习通过运用感官细致描写景物的写法;体会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这就意味着要把这篇文字作为学生写作的示范素材,在教学中,一般是以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分析文字的修辞方法为主,并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果教学目标定位重点是“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这就意味着课堂上要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上例可以看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使用,即哲学中的“内容决定形式”。
还有一些文本,教学目标明确,但是,或执教者不同,或受教者不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也会有相应的调整。
比如笔者执教《范进中举》,面对不同程度两个班级学生,在程度较好的班级,我把第五段的“噫!好了!我中了!”“噫!好!我中了!”这两句话作为教学的抓手。通过给“噫”换词,通过分析感叹号的作用,通过分析“好了”和“好”的区别,从范进的语言入手,带领学生走进作品。而在程度一般的班级,我会让学生通读全文后概述故事情节,描述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进而开始合作探究,解读文本。
面对不同的受教者,虽然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方法、策略不同,但是,最终的目标达成是一致的。
上例表明,教学方法只是一个途径,通过这个途径我们要达到教给学生什么的目的。反过来说,因为有了这个合适的途径,目标的达成度才会更高。即哲学中的“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当然,我们所说的“教什么”更多的是指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如果一节课下来,目标定位不精准,课堂没有厚度,无论你用什么教学方法那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在内容与形式两者之间,先有内容,后有形式,前者是皮,后者是毛,皮毛依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教什么要比怎么教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