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文选文艺天下
【讲座记录】辞赋叙事之三:卒章显志模式

【讲座记录】辞赋叙事之三:卒章显志模式

作者: 河滨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23-05-07 09:35 被阅读0次

 三,卒章显志的叙事范式

  赋之所以为赋,不仅在于铺采摛文与设辞问答,它还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卒章显志。所谓卒章显志,指作者在进行了充分详尽的铺叙的基础上,于赋的末尾进行述志与讽喻,或流露爱憎褒贬、是非曲直等情感,或表达讥讽指摘、劝谏引导等意图,或展现自身的个体人格、理想怀抱等。

  荀子《赋篇》以隐语的形式,对礼、智、云、蚕、针等物进行了详尽的渲染铺陈,末尾附有“佹诗”与“小歌”,乃曲终奏雅,浸透了作者的牢骚与讽喻。受此影响,汉赋作者也通常在篇末披露自己的思想襟怀,以达到讽喻的目的。如枚乘《七发》,最后归于“要言妙道”,讽喻诸侯子弟腐化享乐的生活,引导他们走向正道。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作为都邑赋的典范,其在赋末表达对帝王奢侈豪华、荒淫腐朽生活的讽喻之意也很明显。

  纵观整个辞赋发展史,后世那些优秀的辞赋作家很好地继承了这种“卒章显志”的传统,并由此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文辞警策,如苏轼《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赋的卒章显志,正如热奈特所说的“副文本”,是为正文本服务的,它揭示了正文本的主旨,起到了补充主叙事、为主叙事增色添彩的作用。没有它,正文本的价值和意义可能要大打折扣。同时,在故事叙述的结尾,叙述者现身说法,从幕后走到前台,饶有兴致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价值判断,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

  中国古人对这种传统的继承发扬一直未曾中断,如司马迁《史记》“太史公曰”、蒲松龄《聊斋志异》“异史氏曰”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叙述的自由,彰显出叙事主体的意识。

卒章显志是古人心中经典恒久的叙事范式,后世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中几乎都以讽喻性的诗句结尾就是很好的例证。

相关文章

  • 卒章显志,水到渠成

    吉林 李辉 【技法点拨】 文贵立意,意在言外,如何藏而不露?《走过那一个...

  • 《假象》作者_黄泓圣

    作者_黄泓圣 手握钢枪狙击靶 仿佛置身疆场尚 彰显男儿本色矣 梦醒时分方明了 吾非卒章显志国 卒非吾叹息无用 一切...

  • 《假象》

    作者•黄泓圣 手握钢枪狙击靶 仿佛置身疆场尚 彰显男儿本色矣 梦醒时分方明了 吾非卒章显志国 卒非吾叹息无用 一切...

  • 网课|卒章显志见清贫

    文/涅阳三水 这篇方志敏的文章,是一篇阅读课文,本来是不准备讲的,可是又忍不住对这篇文章的喜爱,所以今天就讲了。 ...

  • 秦观辞赋论

    苏门六君子之一李廌在《师友谈记》中,记录了秦观谈辞赋十三则。其第一条谈了律赋结构。特别强调了开篇和卒章。 秦观认为...

  • "卒章显志"式的结尾

    这种结尾方式也叫画龙点睛式,也就是在结尾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用得最多的结尾方式。而点睛的方式又可分为下面几种:...

  • 中考作文:结尾通用十五技法,不拿高分都难!

    作者:黄保余 中考满分作文技法1:卒章显志法 【例1】亲情是一种动力,它能让你走进“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

  • 【中考作文】结尾通用十五技法,中考不拿高分都难!

    技法1:卒章显志法 【例1】亲情是一种动力,它能让你走进“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能让你拥有“衣带渐宽终不悔...

  • 《克服逆境的孩子》读书打卡第672天

    整合性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六要素之三:整合性叙事治疗的的观念 迈克·怀特和戴维·艾普斯顿的叙事治疗模式都是为家庭赋能...

  • 《素书》第22课不惑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先揆[kuí]后度[duó],所以应卒[cù]。 「原文」 求人之志章 绝嗜[sh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讲座记录】辞赋叙事之三:卒章显志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yq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