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方志敏的文章,是一篇阅读课文,本来是不准备讲的,可是又忍不住对这篇文章的喜爱,所以今天就讲了。
这是方志敏1935年在狱中写的一篇文章,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他被俘后,被两个国民党搜身逼问的经历,展现了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
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这篇文章,理解清贫所表现出来的内涵,似乎有一点难度。
所以,让学生结合背景资料,来阅读这篇文章是最为必要的事情。
~~
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方志敏的生平简介: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35年1月,他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名著。
课文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有叙事也有议论,引导学生看看课文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再说说每部分写了哪些内容,然后再连在一起,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不是很艰难,孩子们读了课文之后,很快就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紧接着,我引导着孩子们阅读课文中的导读内容。
默读课文说说,你从方志敏的自述中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再和同学们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
明白了这两个要求之后,就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能够体现方志斌品质的语句,在围绕自己感动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想法。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交流的内容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心理活动,方志敏直接讲述自己想法;一方面是他和国民党兵士的对话。
方志敏的直接讲述,写出了他一个怎样的人。那他和兵士们的对话,怎能够体会到方志敏身上的廉洁奉公,一身正气,国民党兵士身上的自私贪婪,穷凶极恶。
~~
重点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将描写国民党兵士搜身过程的语句,还有方志敏自身的反应,联合起来思考。
这时候,学生这会发现,无论国民党兵士怎么搜,怎么说怎么做,结果都是一样——
一个铜板也没找到。
在这个过程当中,方志敏始终是不卑不亢,正气凛然的。
这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志敏清贫、朴素的生活,以及坚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精神品质。
~~
最后,还要引导学生结合当下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眼中,那种过着清贫生活的人。
比如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为了祖国进步与发展奉献一生,却生活艰苦的科学家,在家中过着简朴生活的长辈。
让学生交流这些人的事例,可以让学生丰富对清贫的认识,明白清贫不仅是革命年代的伟大信仰,对于当下的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点,其实就是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所言的: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
最后再强调清贫的含义:
清贫,从字面看是贫穷,文中却指的是革命者朴素的生活,也是共产党员追求清贫的品格的格言,更是指出了清贫的意义,在于它是战胜困难、克敌制胜的关键。
这样的结尾,点明了中心,这种写作手法叫做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
卒是完毕,志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