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响了,
出事了,哎~~
忙活了”
随着一首颇具特色的片头曲响起,《12.1枪杀大案》把人们的回忆一下子拉回到了20年前的那场特大持枪杀人案件。故事发生在1997年岁末的古城西安,莲湖分局某派出所民警赴陕南办案后返回西安,途遇车祸,因抢救旅客失血过多而晕倒,随身携带的六四式手枪不翼而飞,这把枪连连致死人命。
西安市公安局八处(刑事侦查处)受命侦破该案件,在艰难困苦中,线索扑朔迷离、头绪万千。机智的探警们精心侦破了一起又一起案件,可偏偏都没有抓住杀人凶手。
正值1998年克林顿总统访华前夕,西安市公安局八处在极大的破案压力下,加大追捕力度,先后辗转于上海、宁夏、北京、武汉等地,终于剥茧抽丝,剿灭了以董磊为首的犯罪组织。
这部剧播出于1999年,那时我还在上小学,犹记得只要疑神疑鬼的音乐响起,董磊就又要掏出枪来杀人了,吓得我趴在沙发缝里不敢看屏幕,等到音乐结束才看上几眼。现如今故事情节都忘得一干二,假期无意被人推荐才想起重温经典,原来二十年前的电视剧竟然敢这样拍,真实的令人敬畏。
这部剧最大程度的还原了“12.1”枪案,没有半点添油加醋,就已经足够扣人心弦了,以至于给人一种一边破案一边拍摄的感觉。案犯董磊在枪案之前就已经杀害六人,流窜至西安给建筑工地打工,又碰上建筑工地老板拖欠工资,董磊说了几句谴责的话遭到毒打,激发起了他的报复社会的欲望。
第一个被枪杀的出租车司机属于被随机挑选的对象,董磊的目的纯属为了“试验”,博得同伙信服。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同伙石头见朋友杀人,竟然对董磊佩服的五体投地,还拉入新的伙伴黄新,可见当时社会很多人的法制观念是多么的淡薄。
董磊杀人后一直处于无业流窜状态,身无长物,贫困交加,在石头、黄新的撺掇下,本不愿为财犯险的他最终还是走上了杀人劫财的不归路。他的那句“一个两个不算杀,五个六个没有啥,十个八个才开花,连着杀他一百个创个世界纪录才好呢!”更是成了经典中的经典。
他们在杀害卡车司机取走随身物品后,又根据黄新提供的信息,尾随家具城老板至其家中将其残忍杀害,几桩案件犯下来也没抢得多少金银细软,手段虽说凶残却缺乏“技术含量”,真是愚蠢的很。
但是他们的愚昧更多来自于底层的无奈。上世纪90年代末,改革开放事业虽说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仍旧贫困,城乡差距十分巨大,大批务农人员来到城市。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当时很多农民工工资低又缺乏基本福利保障,被拖欠工资,被老板殴打的现象常有发生。这些弱势群体既没有话语权,又没有向上出人头地的基本渠道,所以不得不“逼上梁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特别是电视剧中宁夏娃娃马晓银,马小保,辫子等青少年,生活在贫困地区,自幼辍学,大字不识一个,来到陌生的大城市只能报团取暖,在泡馍馆,拉面馆打工,晚上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围着炉子睡上一宿,白天打工还时常遭到老板的打骂。他们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藏奸耍滑,盗窃贩毒甚至杀人越货,看起来真是令人心酸不已。
除了真实的剧情外,这部电视剧的“演员们”也令人十分敬佩,电视剧中所有的警察都是当时破获大案的警察本色出演,他们操持着耿直有力的关中方言一根根吸着香烟的形象,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相较于现如今的刑侦剧,这些干警们既没有飞檐走壁的好身手又没有天赋异禀的推理能力,更缺乏DNA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的辅佐,可以说破案基本靠腿,蹲守基本靠等,走访基本靠嘴。
大案一发,八处成员立刻进入了高度战备状态,没日没夜奔波在陕西的大街小巷,还跑到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寻找线索,开不完的案情讨论会,几天几夜的追逐走访等待,可是所有的努力都阴差阳错,数月过去了,他们把西安地毯式搜查了一遍,抓捕了大量外逃人员,可还是找不到关键线索。
当案件陷入困境时,探长刘刚在寻访小吃街时,看到无家可归的赵雷在大冷天穿一件薄薄的牛仔服洗碗,顿生恻隐之心,给了赵雷100块钱让他去买衣服,才让赵雷心怀感激,随后道出了此案最重要的一个线索——马小银。一个形象只有接地气才会深入人心,八处干警质朴的演出丰富了人们对于警察的认识。
另外,这部电视剧还向我们展示了20年前古城西安的城市风貌。当时的西安到处破破烂烂,尘土飞扬,小吃街横七竖八的小商小贩卫生状况堪忧,来自于陕北甘肃青海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盘踞于此,西安社会一片混乱,因此有了“贼城”一说。
当时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20年后的今天,一座普通的县城都不会那样破败。现如今,西安早就脱下了“贼城”的帽子,高楼林立的新城市一切都换了风采,唯有毅立千年的钟鼓楼见证着它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