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第一季度的复盘,迟到了很久,久到让我害怕。我不想把每一篇复盘文都写成“忆苦思甜”的文字,那样会跳进一个无限循环的坏圈子。
其实之前的状态真的很不好,极度的不好,但是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好。一个人沉默着,不和人交流,像是自欺欺人的样子,借着工作忙碌的借口,来麻痹自己。
真的发生了什么很痛苦的事情了吗?其实并没有,我只是在这些时刻把藏在心底的那些像刺一样的痛点拿出来,无限放大,占据了我太多的精力,我陷入一种自我内耗的恶性循环。
这些天好些人给我提出了建议:
Cheery老师说:成长就是和自己和解,要向上走,而不是自怨自艾。
林中漫步说:向自己的心灵开刀。让自己受伤的,从来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自己对世界做出了什么反应。
非非说:心灵不能海阔天空,不能真正强大,最大的阻力永远是自己。所以只能积极改造自己。
和过去的自己挥手告别,和现在自己握手言和。
成年之后的我从来没有抱怨过家庭,其实家庭对一个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孩童时代的性格塑造。而性格所具备的强大力量,让我们在后天的抗争过程中,会无比艰难。
我认真的梳理了那些让我隐隐作痛的地方,厮杀无数次还是铩羽而归。不是没有进步,只是远远达不到我想要的状态。
001 我不知如何与人相处
我不知道怎样和人亲近,成为亲密的关系,我习惯了一个人完成所有的事情,从小至大,不到万不得已从来不求人,不会太关心别人的事情。每次找人聊天或者打电话都要脑补很多可能性,进行很久的心理建设。
但是我并不孤僻,在群体中和人相处的很好。
002 我似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到现在我不知道自己到底热爱什么,虽然尝试过很多的东西,但是很多浅尝辄止就结束了。
003 骨子里面的不够自信
不管我得到多好的成绩,还是多少别人的认可,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很优秀。除了对自己擅长的领域略显自信,总是不够自信。
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有因果关系。
关于自信的话题,cherry老师说的一个词,挫败感。也讲到一句话:你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了么?
其实和Cheery老师聊天的时候,我反复强调了三遍这个话题:我从小到大都是在我圈子里面的学霸,学习成绩很好。
开始的时候我是完全没有意识到的,当我翻看聊天记录的时候我才发现我说了好几遍。这让我想到了武志红的专栏,强调三遍以上的话,说明这句话对我很重要。
为什么对我重要呢,因为我一直困扰,为什么我好像表现的确实比较优秀,可是我却从来不觉得自己好呢?
我觉得这里面应该有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我确实有挫败感,也确实没有做好我想要做成的事情。成就感应该是自己给的,而不是别人给予的。我的问题在于一方面太过于关注自己不足的地方,另外一方面知行不一。
先说第一方面的问题。我不是没有去尝试挑战自己,只是好多尝试了一半就搁置了。
001 从初中第一次上台演讲汗水直流,到后来大学主动竞选班长,管理一个班级,这是我的一大突破。但是仅仅停留在班长层面,六年班长生涯,我没有继续精进一步,看着别人在社团等更多领域发展,自叹弗如。
002 因为家乡口音导致Z和ZH分不清,高中被同学多次嘲笑,后来自己苦练,现在已经分清了,可是我一直计较自己的普通话说不好,非常羡慕那些说的好的人。
003 看别人踢足球,自己苦练可以颠球100多下,可是总是苦恼自己没有勇气去和大家一起玩。
004 看别人打篮球,自己买球练习,最后各种胯下运球,背后运球,非常熟练。却没有勇气参加比赛,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我会打球,没有实战经验的我水平也很难继续提高。
005 高中坚持三个月做了1万仰卧起坐,为我的腹肌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纵然现在身材还可以,我却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羡慕那些街头健身的炫技表演。
005 高中坚持两个月跑步2公里,大学和研究生期间,经常跑步10公里。我甚至独自完成过一次半马,耗时2h。但是一想到要和别人比赛或者参加比赛,就觉得自己一定不行。
其实这些潜意识中的想法很多,就如加入社群,我下意识的把自己定位的很低很低,注意不到自己的闪光点。这种意识慢慢的深根发芽,根植在深处,当我觉得自己不可以的时候,一种消极的能量就向我传来,进而我不会继续深耕努力,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事情可以做好,更难产生深厚的兴趣。
我从去年加入社群,我承认社群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变化,读书学习让我的认知各方面升级了很多。我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改变了很多。但是一直都是那种表面的进步,那种打通任督二脉的精进感觉,我并没有体会到。
这些原因无非是无法突破自己的心魔。看过的书,听过的道理,很多都知道了。但是我做到的又有多少。不管是书中讲过的方法论,还是在执行自己的目标任务中。我都没有做到我想要的样子。
比如我尝试去链接人物,跳出我的舒适圈,会在某一段时间里加好多人微信,甚至多到有些人来不及聊天,但是这种突破不能持久,可能隔天我就又蔫了。我不满意自己,产生挫败感。
比如最近参加行书课,虽然老师说我写的字很棒,但是我总觉得应该在平时写字的时候也写的很好才可以。而且我希望自己能够对每一个字进行分析,但是我其实总是做不到。
比如我告诉自己一次专注于一个目标,要寻求反馈,写完文章呢之后可以发给优秀的人帮忙修改。寻求建议,可是我做不到。
所有这些做不到都在情绪上产生挫败感。挫败感是自己给的。
问题出现在哪里呢,是恐惧,俞敏洪关于《摆脱恐惧》的演讲,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内心。我总是有很多的内心戏,去勾画太多的困难画面。所以我并没有那么拼命的去努力,所以Cheery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你真的努力了吗”的时候,我隔着屏幕都感到羞愧。
我从来也没有那么差劲,只是我都是没有我想要的那么优秀。
这几天读书营进行榜样采访。听到看到一些话,觉得很好。
虞哥说:在新的环境给自己建立一个积极真诚的人设,然后保持住。
范范姐说说:相信成长性。
我不说什么,只能做。每天念一段正念的话,每天早上对着镜子向自己微笑。关于性格的修炼,这本身就是一件耗时间的事情。慢一点,稳一点。真正的去努力,真的的去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