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快到了,很想给大家安利一本好书,它就是中国语言大师叶圣陶先生所著的《给孩子的写作课》。
这是一本既适合孩子阅读,又对大人有启发指导意义的写作教学好书,里面全部是实用又走心的写作教学心得。
读一读,真的是胜读十年书;想一想,就可以打通堵塞30多年的任督二脉,让你的写作灵感源源不断,写作思路如行云流水般通畅欢快。
从小到大,老师只是教我们拆解课文,教我们模仿和背诵好词好句好段,却不曾告诉我们好词好句好段是千变万化的,是可以套用的,也是可以改写的。老师只是让我们多用修辞手法,多用华丽辞藻,却不曾告诉我们,有时候最简单的文字表达最能触动人心。老师只是简单地给我们布置一个写作任务,让我们写最敬佩的人,最理想的职业,最喜欢的人,却不曾教会我们,如何细致入微地去观察身边的人与事。
《给孩子的写作课》就是这样一本优秀的写作指导启蒙书。
陪可爱多读绘本
自5年前开始做全职妈妈,我就开启了自媒体写作。可是,缺乏见识,缺乏社交,缺乏阅读,再加上还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兼顾包揽所有家务,我的写作一直处于凝滞状态。能做到一个月更一篇文,我都要谢天谢地了。
慢慢地,随着可爱多的长大,我逐渐从琐碎事务中脱离出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去阅读,去写作。可是,我却开始恐慌,开始迷茫,开始犯糊涂了。
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写什么,应该写什么,什么是我所擅长的,什么是我可以持续贡献的内容,什么是别人喜欢并愿意花时间去阅读,去了解的。
完全写读书笔记?我需要认认真真地把一本书看完,做笔记,做总结,做反思。那么,我的写作更文频率肯定没那么高,留不住习惯了读快餐式文章的读者,也难以培养忠实读者长期阅读的习惯。
写职场争斗故事,教职场小白学会提防职场黑手,避开凹坑?这不是我擅长的领域,我从来不是一个“心机婊”,而且自毕业以后工作才五年,所处单位的人际关系也都比较简单友爱,我还真说不出什么对职场小白特别有帮助的大道理来。
写鸡毛蒜皮,家长里短,这些又不免涉及别人家的个人隐私,写多了怕被家族长辈拎出来批斗。等下文章还没写完,已经被批得体无完肤了。
直到去年,我有幸遇到了叶圣陶老先生写的《给孩子的写作课》,一切才豁然开朗,才真正明确了自己的写作方向和风格。
01
写作就是用笔头说话,找准定位很重要
叶老在书中写道,
“写文章跟说话是一回事。用嘴说话叫作说话,用笔说话叫作写文章。”
“要有意思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
“作文自然应该单把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作为材料,不可把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勉强拉到笔底下来。所有材料都是自己的经验,顺着这个方向走去,是一条写作的平坦大路。”
看了这段话后,我才明白,我的写作之所以磕磕绊绊,时断时续,就是因为我没有认清事实,没有找准定位,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道路。
我陪可爱多制作的可换装小人
我做了5年多的全职妈妈,相较于普通的职场妈妈而言,我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陪孩子读书、写字、画画、做手工的经验更丰富。在挑选绘本,了解孩子心理,摸准孩子喜好,培养孩子生活习惯等方面也更有发言权。
在全职妈妈的群体里,我属于比较有耐心又细心的类型,会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动机,去阅读《正面管教》、《捕捉儿童敏感期》、《养育男孩》、《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第56号教室的奇迹》、《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爱的教育》、《教养的迷思》、《家有四男》、《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等有关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方面的书籍,学习各种与孩子沟通、合作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从菜叶上找到的小蜗牛
我热爱大自然,喜欢带孩子去草坪上疯跑,愿意陪孩子蹲地上观察偶遇的毛毛虫、蜗牛、瓢虫、麻皮蝽、蚱蜢和螳螂。晴天带他爬山头,攀大树,雨天带他踩水坑,听雨声。
我热爱写作,热爱摄影,乐于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乐于分享家庭生活中的小确幸和伤别离。
书写母婴育儿板块正是我的长处与优势所在,也是我未来可以稳定持续输出的内容。
02
在自己熟悉并擅长的领域深耕,才能稳定持续地写出好内容
叶老在书中有一段话我特别喜欢:
“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文品见人品,写作贵在真诚。
遇见新生的毛桃
当你总是杜撰编造虚无缥缈,吸人眼球的假人假事时,总有一天会因为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失去所有忠实读者的支持与喜爱。
当你总是全力以赴,抓住转瞬即逝的情绪,书写充盈内心的情感,你就有源源不断的文字想要流露,想要表达,想要书写。而这样朴实、真切的情感抒发就是最能引发读者共鸣的内容价值。
在自己熟悉并擅长的领域深耕,才有可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来。这就是《给孩子的写作课》带给我的启发。
03
写作是“行”的事情,不是“知”的事情
“写作是'行'的事情,不是'知'的事情。要动脚,才会走;要举手,才会摘取;要执笔,才会写作。”
“咱们学习写作,也要像说话一样养成习惯,凡遇到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错过需要写作的机会,便是自己对自己的禁遏。一回错过,两回错过,禁遏终于成功;于是你觉得一支笔有千斤般重,搜尽肚肠好像没有一点东西可以写的,你不会写作了。”
以前文章写得少,不仅字数少,而且频次少。我总觉得写作是一件极其困难,极其苦涩的事,羡慕那些自媒体写作者有才又多产,能写出那么多精彩、有趣又富有哲理的好文章来。
殊不知,这是人家长时间写作练出来的下笔如有神,妙笔如生花。
可爱多正在练字
熟能生巧不仅适用于卖油翁倒油技艺的练就,同样适用于我们普通人写作技能的养成。
有了观念上的改变,现在不管大事小事,我都会抓住机会赶紧写下来,记下来,有以可爱多的童言童语为主的家庭日记,有认真读书后的文摘、反思和总结,有书写我与可爱多在成长路上斗智斗勇的教育心得,有抒发告别亲友时的悲伤与惆怅……致力于打造以育儿为主,家庭情感故事、读书笔记为辅的自媒体品牌。
写得多了,流注笔头的文字自然越来越流畅。如今,周更已不在话下,有时候勤奋点,甚至能做到日更。
当然,在我的概念里,文章质量远比数量重要。如果写出的文暂时不够满意,我不会追求形式上的日更,宁愿断更也要把文章修改到自己满意再发表。这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读者的尊重。
04
写文章要注重经济效应
写文章不是字数越多越好,而是越经济越紧凑越好。
再华丽优雅的辞藻,与写作对象不贴切的,不用;再细致生动的描写,与文章主题无关的,去掉;再风趣幽默的说法,与生活实际不符的,不写。
叶老说,
“文章为求写作和阅读双方的省事,最要讲究经济。一篇文章,把紧要的话都漏掉,没有显露出什么中心来,这算不得经济。必须把紧要的话都写进去,此外再没有一句啰唆的话。正像善于用钱的人一样,不该省钱的地方绝不妄省一个钱,不该费钱的地方绝不枉费一个钱,这才够得上称为经济。”
我拍摄的蒲公英
“组织到怎样才算完成呢?我们可以设一个譬喻,要把材料组成一个圆球,才算到了完成的地步。圆球这东西最是美满,浑凝调和,周遍一致,恰是一篇独立的、有生命的文字的象征。圆球有一个中心,各部分都向中心环拱着。而各部分又必密合无间,不容更动,方得成为圆球。一篇文字的各部分也应环拱于中心(这是指所要写出的总旨,如对于一件事情的论断,蕴蓄于中而非吐不可的情感之类),为着中心而存在。而且各部分应有最适当的定位列次,以期成为一篇圆满的文字。”
主题清晰明朗,内容详略得当,语言凝炼紧凑,这样的文章写作才是经济的,精准的,完美的,圆满的。
05
写好文章必须做的三种准备功夫
“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
“所见要真,所闻要切,所感要深,所思要透。达到这些要求,是整个生活里的事,不是执笔学习写作时候的事,然而是写好文章的真正根源。”
我在海洋馆拍摄的海星,吸盘清晰可见
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又是一种准备功夫。
还有一种准备功夫必得说一说,就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什么叫作正确的语言习惯?可以这样说:说出来的正是想要说的,不走样,不违背语言的规律。语言好比通货,通货不能各人发各人的,必须是大家公认的通货才有价值。”
“必须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把握住规律,才可以巩固那些可靠的,纠正那些错误的,永远保持正确的语言习惯。”
“锻炼语言习惯要有恒心,随时随地当一件事做,正像矫正坐立的姿势一样,要随时随地坐得正立得正才可以养成坐得正立得正的习惯。我们要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不说一句不完整的话,说一句话一定要表达出一个意思,使人家听了都能够明白;无论何时不把一个不很了解的词硬用在语言里,也不把一个不很适当的词强凑在语言里。”
“我们还要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不乱用一个连词,不多用或者少用一个助词。说一句话,一定要在应当’然而’的地方才’然而’,应当’那么’的地方才’那么’,需要’吗’的地方不缺少’吗’,不需要’了’的地方不无谓地’了’。”
“这样锻炼好像很浅近、很可笑,实在是基本的,不可少的。家长对于孩子,小学教师对于小学生,就应该教他们,督促他们,做这样的锻炼。”
语言习惯好,思想就有了好的依傍,好到极点,写出来的文字就可以一字不易。语言习惯好,说的话严谨、清晰、有条理,写的文章自然而然就通顺流畅了。
06
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
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用念的办法——也就是用说话的办法来检验写成的稿子,最为方便而且有效。”
“修改必然会变更原来的意思,不过变更有大小的不同,大的变更关涉到全局,小的变更仅限于枝节,也就是一词一句。修改是就原稿再仔细考虑,全局和枝节全都考虑到,目的在尽可能做到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修改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少用长句,凡是能够分为几句而不损害意思和情态的长句尽量分。”
“对于那些专司连接的语汇,得个个咬实,绝不乱用。”
“并列的几件事物排在一块儿说,说法要一样,音节要协调,音节少的在前,音节多的在后,这是咱们说话的传统习惯。”
去年,我在纸媒发表的部分文章截图
充分顾及到“上口”和“入耳”两个条件,说起来挺顺当,听起来不含糊,这样的文章才算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好文章。
总的来说,“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发于自己的,切近于自己的,容易做得好;虚构悬揣,往往劳而少功。”
“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了。”
“”引言部分来自《给孩子的写作课》,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值得被分享给更多人。
下图为《给孩子的写作课》的作者介绍和目录:
图文由茶茶说道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简介:
持有语文教师资格证的全职宝妈,
爱孩子,爱文字,爱做梦的80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