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唐)孟云卿《寒食》
寒食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清明前的一二日。相传,寒食节是晋文公重耳为纪念贤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在这一天,不得生火做饭,吃冷食,节日过后才能“且将新火试新茶”。
那么,为什么重耳要纪念介子推呢?这还得从重耳逃亡说起。
鲁僖公五年,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欲立骊姬之子,而逼死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畏惧,不得不逃亡在外。
随同重耳逃亡的贤士众多,介子推就是其中一个。
介子推,晋国的贵族,姓介名推,又称介之推。
重耳逃亡期间,落魄潦倒,果不食腹时介子推曾“割股奉君”,可谓是忠心耿耿。
流亡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重耳重返晋国,杀了晋怀公,开始自己的春秋霸业。
这时候,重耳自然要赏赐曾随他流亡的人,但介子推却不言禄,因而重耳也没有给他俸禄。
文中的主体部分是介子推及其母亲的对话。
介子推说,献公有九子,而如今能主持晋国祭祀的人只有晋文公,这是上天之功而非我们这些随他逃亡的人。那几位随从逃亡的人贪天之功,不是欺骗上天吗?
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求赏呢?
介子推回答,明知这是错误的而去效仿,罪过更大,何况我已经口出怨言不言禄了。
母亲接着问道,起码让他知道一下啊,怎么样?
介子推答道,言语是身体的文饰,身体都要隐居了,哪里还需要文饰呢?
于是,介子推母子隐居于绵山之中。
文末说,晋文公访求他们不得,就把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赏赐于他,“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文章到此就结束了。
后来晋文公后悔了,觉得有负于介子推,竟放火三面烧山欲逼迫他出来。尽管如此,仍不见介子推母子。后来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他们的尸体。(《左传》中并没有这样以及上文所说的“割股奉君”的记载,真伪性就难说了。也许是为了强化介子推的形象吧。)
晋文公痛心不已,而后就有了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
回到文章中来,对于介之推不言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也许有的人赞许他的做法,认为他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后毅然决然功成身退,不贪天功,不慕名利,是一种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我是认同这样的说法的。)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有点遗憾,介子推作为一个贤臣,本应继续辅佐君王,为国家为黎民百姓作出更大的贡献,却隐居起来不问世事。
不管怎样,介之推不言禄,毕竟是顺遂了自己的内心,坚守了自己的本性,值得后人学习!
图源‖网络
侵‖删
网友评论